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名都的意思、名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名都的解釋

(1).著名的城市。《戰國策·秦策二》:“伐 秦 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 齊 。”

(2).著名的都城。 漢 班固 《西都賦》:“若乃觀其四郊,浮遊近縣,則南望 杜 霸 ,北眺 五陵 。名都對郭,邑居相承。” 三國 魏 曹植 《名都篇》詩:“名都多妖女, 京洛 出少年。” 唐 皇甫湜 《送丘儒序》:“懷貝玉以之名都之肆,未有而不售者也。” 清 查慎行 《渡漳河》詩:“天垂曠野名都壯,地入中原戰壘多。”如: 北京 、 西安 、 洛陽 、 開封 、 南京 、 杭州 為我國古代六大名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名都”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名都”指著名的大都市或都城,由“名”(有名望)和“都”(城市)組成,強調城市的聲譽、地位或曆史重要性。其含義可分為兩層:

  1. 著名的城市(如經濟、文化繁榮之地);
  2. 著名的都城(特指政治、行政中心)。

二、出處與例證

  1. 古文典籍

    • 《戰國策·秦策二》:“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
    • 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 班固《西都賦》提到“名都對郭,邑居相承”,形容都城與周邊城郭的繁華格局。
  2. 現代用法
    可指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如長安、洛陽),或現代國際大都市(如北京、上海)。


三、讀音與延伸


四、使用場景

如需更多例證或語義辨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名都的意思

名都(míng dū)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指代一個具有聲譽和知名度的都市或首府城市。它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重要性和地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名都由兩個部首組成:名 (míng) 和 都 (dū)。

名的部首是口,它包含4個筆畫。

都的部首是阝(阜),它包含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名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二十六·秦始皇本紀》中,形容秦始皇建立的都城。後來這個詞逐漸泛指其他有聲望的城市。在繁體字中,名都的寫法為「名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名都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名神逸」。

例句

1. 這座城市無疑是一個名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投資者。

2. 這個國家的首都堪稱是一座名都,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繁華的現代化。

組詞

名人:有聲望和知名度的人

都市:大城市

名聲:聲譽和知名度

近義詞

名邦:有聲望的國家

名城:有聲望的城市

名勝:有名的旅遊景點

反義詞

普通:沒有特殊聲譽或地位

無名:沒有名聲或知名度

樸實:沒有繁華和奢華的城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