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宣王 時馴養鳥獸的能手。《列子·黃帝》:“ 周宣王 之牧正,有役人 梁鴦 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内,雖虎狼鵰鴞之類,無不柔馴者。” 宋 黃庭堅 《次韻晁元忠西歸》之一:“猛虎依山林,眼有百步威。一從 梁 鴦 食,風月何時歸。”
“梁鴦”是一個曆史人物相關的詞語,其含義和出處主要如下:
“梁鴦”指周宣王時期馴養鳥獸的能手。據記載,他能夠馴服虎、狼、雕、鸮等猛禽野獸,使其在宮廷園庭中柔順服從。
《列子·黃帝》記載:“周宣王之牧正,有役人梁鴦者,能養野禽獸,委食於園庭之内,雖虎狼雕鴞之類,無不柔馴者。”
此段描述了他通過投喂和馴化,使兇猛動物適應宮廷環境的能力。
宋代黃庭堅在《次韻晁元忠西歸》中引用其典故:“猛虎依山林,眼有百步威。一從梁鴦食,風月何時歸。”
詩中借梁鴦馴虎的典故,暗喻人才被馴化後失去野性。
部分資料(如)提到“梁鴦”被引申為形容夫妻和睦的成語,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對“梁鴦”與“鴦鴦夫妻”的混淆,需謹慎參考。
“梁鴦”的主流含義源于《列子》,特指古代馴獸師,其典故多用于文學比喻。若需進一步了解馴獸細節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列子·黃帝》原文。
梁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同妻共居的夫妻”。通常是指一男一女兩個好朋友親如夫妻,生活在一起并共同分享生活。
梁鴦的部首是“鳥”,筆畫數為14。
梁鴦一詞源自古代散文《漢賦》中的一篇《長梁賦》,用以描述夫妻之間親密無間、相互依靠的關系。在繁體字中,梁鴦的寫法為「梁鴦」。
在古代,梁鴦的寫法有所不同。多為“樑鴦”或者“樑鴦”,字形更加古樸,但仍保持了相同的意義。
1. 他們兩個梁鴦一心,相互扶持,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共同克服。
2. 那對梁鴦從小一起長大,感情親密得就像親兄妹一樣。
3. 他們梁鴦一起共同創業,一起分享了成功和失敗。
組詞:樑木(liáng mù);鴛鴦(yuān yāng)。
近義詞:夫妻、伴侶。
反義詞:疏離、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