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兀傲 ”。
“兀奡”可能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語,目前未在常規漢語詞典或權威文獻中收錄。根據字形和古漢語用法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拆解單字分析:
可能存在的混淆: 若您實際想查詢的是“兀硉”(wū lù),則其含義較明确:
建議您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詞語的正确性。若需更權威的考據,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兀奡》是一個古漢字,它指的是雄壯、威武的樣子或姿勢。
《兀奡》的拆分部首是“兀”和“奡”,其中“兀”為頭部部首,表示發展的意思;“奡”為身體部首,表示頂部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兀奡》總共包含13個筆畫。
《兀奡》起源于中國古代,是一種古漢字。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兀奡」。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将《兀奡》寫作「兀奡」。
1. 他站在那裡,傲立着兀奡的身姿。
2. 那位武術大師的動作充滿了兀奡之氣。
1. 兀奡之姿:雄壯威武的樣子。
2. 兀奡造型:指形狀雄偉壯麗的藝術品或建築物。
3. 兀奡氣概:形容人或事物氣勢磅礴,威武不可侵犯。
1. 威武:強大有力的樣子。
2. 雄壯:氣勢磅礴、莊嚴威武。
1. 溫柔:柔軟、婉約的姿态或氣質。
2. 纖弱:脆弱、細小的樣子、姿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