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放辟邪侈 ”。
“放僻邪侈”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àng pì xié chǐ,通常用于形容行為放縱、偏離正道,甚至涉及邪惡與奢侈的舉止。以下是詳細解析:
出自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文中提到:“人情足于財而無禮以節之,則又放僻邪侈,無所不至”,意指若僅滿足物質需求卻無禮法約束,人便會肆意作惡。
“雖所講亦不過俗學,然所汲汲在此,則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無暇兼為之。”(清·梁章钜《歸田瑣記》)
該成語不僅描述行為失範,更隱含對禮法缺失的反思。王安石借此強調社會需通過制度(如“禮”)約束人性中的貪婪與放縱。
放僻邪侈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行為放縱、揮霍奢侈。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放(fang1):部首為攵,總筆畫為4。
僻(pi4):部首為亻(左右結構),總筆畫為13。
邪(xie2):部首為阝,總筆畫為8。
侈(chi3):部首為亻(左右結構),總筆畫為9。
放僻邪侈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出自哪個文獻尚無明确記載。
在繁體中,放僻邪侈的寫法與簡體一緻,在形狀上沒有差别。
古時候,放僻邪侈的寫法與現代漢字類似,隻是字形較為古拙。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字典的揭示。
例句:
1. 不要放僻邪侈地揮霍金錢財富。
2. 他過于放僻邪侈,不懂得節儉和珍惜。
放僻邪侈相關的組詞有:
1. 放縱
2. 揮霍
3. 奢侈
放僻邪侈的近義詞包括:
1. 放肆
2. 放蕩
3. 放浪
放僻邪侈的反義詞包括:
1. 克制
2. 節儉
3. 省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