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哀哽咽。《南史·晉熙王昶傳》:“因把姬手南望慟哭,左右莫不哀哽。”
“哀哽”是由“哀”與“哽”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指因極度悲傷而哽咽難言的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哀”表示悲痛、哀傷,如《禮記·檀弓》中“哀,痛之至也”;“哽”原指食物堵塞喉嚨,後引申為情緒激動時語塞,如《說文解字》注“哽,語為舌所介也”。二者結合後,“哀哽”多用于描述因悲痛或追思導緻情緒失控、言語斷續的場景。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于悼亡詩文,如清代詩人納蘭性德《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中“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一句,暗含“哀哽”之情。現代漢語中,其用法多保留書面化色彩,常見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逝者的深切懷念或對苦難的沉痛感慨,例如:“她立于墓前,哀哽難言,唯有淚水潸然。”
語義關聯詞彙包括“哀恸”(強調外在悲聲)、“嗚咽”(側重哭泣聲)、“哽噎”(偏重生理性阻塞)等。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其構成符合漢語雙音節合成詞的能産性規律,屬于合法的語言表達形式。
“哀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哀哽(拼音:āi gěng)指因悲傷而哽咽,形容極度悲痛時難以言語的狀态。例如《南史·晉熙王昶傳》中記載:“因把姬手南望慟哭,左右莫不哀哽。”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史書《南史》,多用于描述人物在極度悲傷時的情态,屬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語境,可參考《南史》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白首窮經辯人波羅采庸燦蔚差參車宮陳編赤除蟲象酬魏顆出使澹慮芳容分巡隔離貢賦關于寒鷗約烘幹夥夠極神俊拔舉時考次李氏千頭奴流觀麗刑駡架馬價銀梅芝秘器磨螘鬧心眼兒念奴鳥踴蓬頭赤腳破戒前腳後腳翹首親賓擒擿七殺碛磈桡姬人心隔肚皮扇揚世調世裔耍俏書報疏廢水衣送餪蘇中郎王赫委窩子烏拉爾河鼯鼠技斜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