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時統治一方的軍政長官方伯與州牧的并稱。後泛指地方長官。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诔》:“方牧妙舉,欽於恤民。” 趙幼文 注:“方牧,即《舜典》之四嶽、十二牧,謂 魏 代之刺史、太守統治百姓之官。”《晉書·王濬傳》:“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南朝 梁 範雲 《贈張徐州谡》詩:“還聞稚子説,有客款柴扉……疑是 徐方牧 ,既是復疑非。” 唐 劉知幾 《史通·暗惑》:“古人謂方牧為二千石者,以其祿有二千石故也。”
“方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方牧”是“方伯”與“州牧”的并稱,指古代統治一方的軍政長官。其中:
曆史文獻
三國時期曹植在《文帝诔》中寫道:“方牧妙舉,欽于恤民”,此處“方牧”指代勤政愛民的地方官員。
南朝範雲的詩句“疑是徐方牧”則直接以“方牧”稱呼徐州地方長官。
職能範圍
方牧不僅負責地方行政,還涉及軍事管理,如《晉書·王濬傳》提到“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部分現代語境中,“方牧”被賦予文學化解讀。例如詩人方牧曾以“柔情似水,骨硬如石”形容其故鄉山水,此處“方牧”為人名。另有極少數非權威來源将其拆解為“方正的牧場”,但此說法缺乏曆史依據。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晉書》等來源。
方牧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下面将對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簡要介紹。
方牧的意思是指“在田間放牧”。它由“方”和“牧”兩個漢字組成,表示牧人在方圓之地驅牲畜去吃草。
方牧的拆分部首是“方”和“牛”,其中“方”的筆畫數是4,而“牛”的筆畫數是4。
方牧這個詞來源于古代農耕社會,描述了農民驅放牲畜在農田中放牧的場景。
方牧的繁體字是「方牧」。
在古時候,方牧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1. 農民在方牧中努力工作。
2. 他們送牲畜去方牧放風。
方牧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比如方圓、農牧、牧場等。
方牧的近義詞包括牧放、放牧等。
方牧的反義詞可以是畜欄、關籠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