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天命。 唐 黃滔 《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王者以禦彼萬國,居于九重,既體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猶龍。” 清 李漁 《蜃中樓·乘龍》:“二位的姻緣乃前生註定,小仙不過體天行道,何恩之有!”
“體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含義
指遵循或順應天命,多用于古代文獻與哲學讨論中。例如,唐代黃滔在《省試王者之道如龍首賦》中提到“體天而立制”,意為君王依據天命建立制度。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儒家思想中,強調統治者或個人的行為需符合天道。如清代李漁的戲劇《蜃中樓》中,仙人提到“體天行道”,即順應天命行事。
哲學延伸
董仲舒提出“體天”是君王的一種道德修養,需通過體察天道來提升自我,形成國家信仰的核心。
基本含義
作為成語,“體天”由“體”(身體)和“天”(極高程度)組成,形容身體非常健康、強壯。
使用場景
適用于日常誇贊他人或自我表達健康狀況,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且起源尚無明确記載。
在成語“體天格物”中,“體天”指體察天意,“格物”為推究事物規律,整體意為順應自然法則。
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古典文獻中多指“依據天命”,而作為成語時可能指健康(但需謹慎使用)。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進一步确認。
《體天》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了解宇宙間所有事物的奧秘,觸及到天地的本質。
将《體天》拆分開來,可以分解成“體”和“天”兩個字。其中,“體”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亻”(人)部,右邊是“本”(木)部。它的五筆字形編碼是44132251122。“天”則是由一個部首組成,這個部首叫做“夭”(天)部。它的五筆字形編碼是1113425115。
《體天》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中的《泰山》篇。在古代,人們常去泰山朝拜,這是一種與天神溝通的方式。《尚書》中的記載強調了理解天地真理的重要性。繁體字中,《體天》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中,《體天》的字形有所變化。它們的寫法更加古樸,且筆畫更為繁複。然而,整體上,這兩個字的意義沒有改變。
1. 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宇宙,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體天。 2. 這位科學家用自己的智慧體天,為人們揭示出了許多宇宙奧秘。
組詞:體會、天地、本體。 近義詞:究盡天機、深谙天道。 反義詞:恍如隔世、不知天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