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统治一方的军政长官方伯与州牧的并称。后泛指地方长官。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方牧妙举,钦於恤民。” 赵幼文 注:“方牧,即《舜典》之四岳、十二牧,谓 魏 代之刺史、太守统治百姓之官。”《晋书·王濬传》:“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疑是 徐方牧 ,既是復疑非。”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古人谓方牧为二千石者,以其禄有二千石故也。”
“方牧”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方牧”是“方伯”与“州牧”的并称,指古代统治一方的军政长官。其中:
历史文献
三国时期曹植在《文帝诔》中写道:“方牧妙举,钦于恤民”,此处“方牧”指代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员。
南朝范云的诗句“疑是徐方牧”则直接以“方牧”称呼徐州地方长官。
职能范围
方牧不仅负责地方行政,还涉及军事管理,如《晋书·王濬传》提到“授臣以方牧之任,委臣以征讨之事”。
部分现代语境中,“方牧”被赋予文学化解读。例如诗人方牧曾以“柔情似水,骨硬如石”形容其故乡山水,此处“方牧”为人名。另有极少数非权威来源将其拆解为“方正的牧场”,但此说法缺乏历史依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晋书》等来源。
方牧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下面将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简要介绍。
方牧的意思是指“在田间放牧”。它由“方”和“牧”两个汉字组成,表示牧人在方圆之地驱牲畜去吃草。
方牧的拆分部首是“方”和“牛”,其中“方”的笔画数是4,而“牛”的笔画数是4。
方牧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农耕社会,描述了农民驱放牲畜在农田中放牧的场景。
方牧的繁体字是「方牧」。
在古时候,方牧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1. 农民在方牧中努力工作。
2. 他们送牲畜去方牧放风。
方牧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汇,比如方圆、农牧、牧场等。
方牧的近义词包括牧放、放牧等。
方牧的反义词可以是畜栏、关笼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