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正而嚴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父遣冰於 鄭 ; 鄭 性方謹,以中表為嫌,卻之。”
方謹(fāng jǐn)作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單字本義及組合引申角度解析:
字義分解
“方”在《漢語大詞典》中本義為“并行的兩船”,後引申為正直、方向、方法等義,如《說文解字》釋“方”為“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
“謹”在《康熙字典》中釋為“慎也”,指言行慎重、恭敬,如《論語·學而》載“謹而信,泛愛衆”。
組合引申義
二字結合後,“方謹”可解讀為“方正而謹慎”,形容人行事正直且恪守禮法。例如在傳統文獻中,“方”強調品德端方,“謹”側重态度嚴謹,如《禮記·缁衣》言“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規範,常見于古代典籍及現代文學對傳統道德的評價。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中評述人物時,曾用“方謹”形容學者治學态度。
權威參考
“方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āng jǐn,其核心含義是方正而嚴謹,常用于形容人品行端正、處事嚴謹。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為人或行為方正剛直且細緻謹慎。例如《聊齋志異·寄生》中提到:“鄭性方謹”,即用“方謹”形容鄭某性格正直且處事嚴謹。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文學作品,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對人物品行的評價。其結構由“方”(正直)和“謹”(謹慎)兩個語素組合而成,強調内外兼修的品質。
示例擴展
來源參考:主要依據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及《聊齋志異》原文的權威解釋。
抱疾寶身比較筆誅不耐餐風宿草出港捶句賜戟丹哥隊伍訪谘法施廢黜附衆蓋磨高話冠名權酣寝讧詐嘒管行車囏阨疆境減刻結伴霁野芰制距趯亢燥拷鞫快照跨陵款話朗聲聯襟陸離馬哈蠻徭面首左右滅倫辇毂鳥聲獸心嫟稱膩滞女妐騎樓擎拳合掌清蘌仍世神腦勢降使物說話答禮兒恕思酸悲阘懦土花犩牛小白長紅小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