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邊境;邊界。 南朝 梁武帝 《贈鄭紹叔诏》:“作牧疆境,効彰所蒞。”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 宋 興……養士少而形勢強。當此之時,疆境泰然,無北顧之憂。”《宋史·張佶傳》:“改左騏驥使,就命知 秦州 。至州,置 四門砦 ,開拓疆境,邊部頗怨。”
(2).境域;境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大沙碛》:“絶無水草,途路彌漫,疆境難測,望大山,尋遺骨,以知所指,以記經途。”
“疆境”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可根據不同語境分為以下兩類:
字面意義
指地理上的邊境、邊界,通常用于描述國家或地區的領土範圍。例如,《宋史·張佶傳》中提到“開拓疆境”,即指擴展領土的邊界。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用“疆境”描述地理界限的難以測定。
引申意義
在成語或文學語境中,可比喻思想、心境的邊界。例如,形容人的思維或情感受到某種限制,如“疆境難越”。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現代語境
現代多用于描述具體的地理邊界,如“中國新疆境内外”的用法()。
“疆境”既指實體的領土邊界,也可抽象為精神或思想的界限。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古代文獻更偏向地理意義,而比喻用法多見于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工具書()。
疆境(jiāng jìng)是一個漢字詞語,指邊界、疆界。它用來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内的領土範圍和邊界。疆境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個體或團體的界限或界域。
疆字由“白”和“田”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白”是上面的部首,表示白色,有5畫;“田”是下面的部首,表示田地,有5畫。整個字共有10畫。
疆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演變的過程。它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的金文和篆文中,後經過多次演變,形成了現代常用的字形。
疆字的繁體形式為「疆」,保留了原始字形的特點。
在古代,疆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例如在秦代的小篆中,字的上半部分由兩個人形組成,下半部分仍然是田字,整體形狀略有差異。
1. 他們勇敢地跨越了疆境,探索未知的領域。
2. 國家邊防軍隊守衛着國家的疆境。
1. 邊疆:指國家或地區的邊界。
2. 疆域: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土範圍。
3. 内疆:指國家或地區的内部領土。
疆界、邊界、界限
通途、暢通、無障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