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方轨的意思、方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方轨的解释

(1).车辆并行。《战国策·齐策一》:“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晋书·庾龢传》:“若凶运有极,天亡此虏,则可泛舟北济,方轨齐进,水陆骋迈,亦不踰旬朔矣。” 清 顾炎武 《井陉》诗:“独此艰方轨,於今尚固扃。”

(2).指平坦的大道。《后汉书·邓彪张禹等传论》:“统之,方轨易因,险涂难御。” 李贤 注:“方轨,谓平路也。”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崎嶇山泽,夷若方轨。”

(3).取法;比肩。《宋书·谢灵运传论》:“ 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魏书·李崇传》:“逮自 魏 晋 ,拨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絶,遗文灿然,方轨前代。”《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九年》:“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羣目。” 清 黎松门 《<续板桥杂记>序》:“梯崖縋渊,往往方轨古人。”

(4).指品行端正。《南史·刘琎传》:“ 瓛 弟 璡 字 子璥 ,方轨正直,儒雅不及 瓛 而文采过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方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 本义:两车并行

    • 字面解释: “方”有“并列、并排”之意,“轨”指车辙,即车轮留下的痕迹,也代指车辆本身。因此,“方轨”的字面意思是指两辆车并排行驶。
    • 描述路况: 引申指道路宽阔,足以容纳两辆车并行。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道路的宽广、平坦或重要。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均收录此义项。例如,《战国策·齐策一》有“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的描述(此处为否定用法,形容道路狭窄),反衬出“方轨”指道路宽阔可并行。
  2. 引申义:并驾齐驱,不相上下

    • 比喻义: 由两车并行引申,比喻两种事物或两个人地位相当、能力相仿、水平接近,可以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 用法: 常用于形容人物、学说、技艺等。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均收录此比喻义项。例如,清代学者可能用“其学问可与古人方轨”来形容某人学识渊博,能与古代大家比肩。

“方轨”的核心含义是并列、并行。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方轨”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1. 车辆并行
    指两车并行行驶。例如《战国策·齐策一》记载“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形容道路狭窄无法并行。这一用法在《晋书》《史记》等文献中均有出现,多用于描述地形或交通限制。

  2. 平坦的大道
    引申为宽阔平坦的道路。如《后汉书》提到“统之,方轨易因”,李贤注“方轨,谓平路也”,宋代岳珂的《桯史》中也用“夷若方轨”形容道路平坦。

  3. 取法;比肩
    表示效仿前人或与之比肩。例如《宋书·谢灵运传论》称谢灵运“方轨前秀”,指其文学成就与先贤并列;《魏书·李崇传》用“方轨前代”说明魏晋学术对前代的继承。

  4. 品行端正
    用于形容人品格正直。《南史·刘琎传》记载刘璡“方轨正直”,强调其道德操守的端正。


补充说明:

如需具体文献例句或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爱顾暗乱百啭悲邻笛焙茗婢壻拨动伯母草草收兵成势宠臣弹尽援绝倒冠落珮道秘盗诈等曹吊索風肉高帽子攻完国庠姑胥台函三浩劫横戈盘马滑泥扬波唿啦啦贱贾济济锵锵挤轧撅坑堑俊能圐圙苗细谋章木铎南北和谈凝冷偏衫铺凿戕折跷跷板琼芝啓顔群牧判官桑榆暖慎墨石谼水域澌亡太宰条属特大城市天殃违间稳到香蛾蒠菜胁劫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