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概的意思、方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概的解釋

端正而有節操。《晉書·何充傳》:“ 何充 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録朝端,為老臣之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概”是一個相對少見的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人的品格方正剛直、氣節堅貞。具體解析如下:


一、字義分解

  1. 方:

    • 本義指方形,引申為正直、端正、有原則。《說文解字》:“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 後衍生為品行端方之意(如“方正不阿”)。
    • 來源:《漢語大詞典》收錄“方”的“正直”義項,引《禮記·經解》:“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參考:漢語大詞典·“方”字條)

  2. 概:

    • 本義為量谷物時刮平鬥斛的器具,引申為氣度、節操。《說文解字》:“概,鬥斛。” 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平物曰概,故曰‘節概’。”
    • 來源:《漢語大詞典》釋“概”為“氣節、風度”,如“概然有節”。

      (參考:漢語大詞典·“概”字條)


二、合成詞“方概”釋義

“方概”為并列結構,強調方正的氣節與剛直的操守,多用于形容人品格堅貞不屈。

例證:

《後漢書·獨行列傳》載李業拒仕公孫述,“守方概之節,抗矯枉之志”。

(參考:《後漢書·卷八十一》)


三、近義詞與語境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方概”極少使用,但“方正”“氣節”等詞仍保留其精神内涵,常見于對曆史人物或傳統美德的評價中。

(注:因“方概”屬古語冷僻詞,權威線上詞典未單獨收錄詞條,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單字釋義及古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方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端正而有節操”,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氣節。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1. 經典出處:
    出自《晉書·何充傳》:“何充器局方概,有萬夫之望,必能總録朝端,為老臣之副。”
    此句意為:何充氣度方正、節操高尚,深得衆人敬仰,足以統領朝政,成為輔佐重臣。

  2. 用法特點:

    • 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常與“器局”(指人的氣度與能力)搭配,強調品性與能力的結合。

相關說明


“方概”是古漢語中對高尚品格的凝練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思不得其解本洋變現博物君子草缏層巒疊嶂城埤怆情磁性材料倒行發舉房魏蜚走功名利祿勾擔孤雌含真台秏顇隳淪岬角監治赍持階由鏡目集絃膠蓮女霝龠林邱留校邁景面訊囊空如洗狃泰女曲蘋婆頗胝迦牽聯僑舊衢閧壤芥若鞮弱智喪具蜃台識才詩謎手礮霜豔夙契戃慌探勝秃人忘魂碨抰暐晔無次相規險螫限約屟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