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舉的意思、發舉的詳細解釋
發舉的解釋
(1).興起,舉事。《漢書·王莽傳上》:“ 唐 虞 發舉, 成 周 造業,誠亡以加。”《後漢書·臧洪傳》:“﹝ 陳容 ﹞起謂 紹 曰:‘将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臧洪 發舉為郡将,奈何殺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 都 去年向吾有言,誠忿足下意欲發舉,吾深抑之。”
(2).揭發,檢舉。《漢書·王莽傳下》:“敢盜鑄錢及偏行布貨,伍人知不發舉,皆沒入為官奴婢。”《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朗 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時 明帝 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緻大辟者, 朗 終不能有所諫止。”《明史·李善長傳》:“獄具,謂 善長 元勳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詞語分解
- 發的解釋 發 (發) ā 交付,送出:分發。發放。發行(批發)。 放,射:發射。百發百中。煥發。 表達,闡述:發表。發凡(陳述某一學科或一本書的要旨)。闡發。 散開,分散:發散。 開展,張大,擴大:發展。發揚。
- 舉的解釋 舉 (舉) ǔ 向上擡,向上托:舉頭。舉手。舉重。舉棋不定。 動作行為:舉止。輕而易舉。 發起,興辦:舉義。舉辦。創舉。 提出:舉要。舉例。 推選,推薦:推舉。薦舉。 全:舉國。舉世。舉家。 古代指科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發舉”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發舉”是漢語中由“發”和“舉”組成的複合詞,主要有兩層含義:
-
興起、舉事
指發動重大事件或事業,如起義、政治行動等。例如:
- 《漢書·王莽傳上》:“唐虞發舉,成周造業,誠亡以加”(指唐堯虞舜開創基業)。
- 《後漢書·臧洪傳》中陳容提到“将軍舉大事”,與“發舉”含義相近。
-
揭發、檢舉
指對不法行為的舉報或揭露。例如:
-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提到“明帝喜發舉”,即皇帝重視檢舉行為;
- 《明史·李善長傳》記載因“知逆謀不發舉”而獲罪。
二、使用場景
- 曆史事件: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軍事行動(如起義、改革等)。
- 法律行為:適用于檢舉揭發類語境,如《漢書·王莽傳下》提到對盜鑄錢币者“伍人知不發舉”的連帶責任。
三、延伸補充
- 詞義演變:“發”側重顯露,“舉”側重行動,組合後兼具“顯現并推動”的動态過程。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後漢書》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舉:這個詞指的是揚起、舉起。它的拆分部首是“發”和“舉”,其中,“發”是頭發的意思,“舉”則是舉起的意思。發舉共有9個筆畫。
《發舉》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相關的講解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然而對于《發舉》這個詞,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差異不大。
以下是《發舉》一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在台上發舉手中的花束,向觀衆緻意。
2. 學生們齊聲發舉起來,向老師問好。
關于組詞,可根據需要添加相關字詞,如 發呆、發揚等。
沒有具體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提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