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舉的意思、發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舉的解釋

(1).興起,舉事。《漢書·王莽傳上》:“ 唐 虞 發舉, 成 周 造業,誠亡以加。”《後漢書·臧洪傳》:“﹝ 陳容 ﹞起謂 紹 曰:‘将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 臧洪 發舉為郡将,奈何殺之!’” 三國 魏 嵇康 《與呂長悌絕交書》:“ 都 去年向吾有言,誠忿足下意欲發舉,吾深抑之。”

(2).揭發,檢舉。《漢書·王莽傳下》:“敢盜鑄錢及偏行布貨,伍人知不發舉,皆沒入為官奴婢。”《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朗 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時 明帝 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緻大辟者, 朗 終不能有所諫止。”《明史·李善長傳》:“獄具,謂 善長 元勳國戚,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發舉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語義包含“揭發”與“興起”兩個維度,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1. 檢舉揭發義

    作為司法術語,指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如明代王世貞《觚不觚錄》記載的監察制度:“凡撫按發舉,必先關白該道”。此類用法常見于明清司法文獻,體現古代監察體系運作機制。

  2. 起事發動義

    指重大曆史行動的發起,《明史·太祖本紀》載“張士誠發舉鹽徒”,此處特指起義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該義項多用于史書記載重大政治事件。

  3. 能量迸發義

    在中醫典籍與武術文獻中,引申為内在力量的爆發,如清代武術譜牒所述“氣沉丹田,驟而發舉”,強調人體潛能的瞬間釋放原理。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顯示:早期側重社會行為層面(檢舉/起義),後擴展至能量控制領域,符合漢語單字詞向複合詞發展的規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獨立使用,多保留在曆史文獻及專業領域文本中。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發舉”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搜索結果中的權威信息如下:

一、基本釋義

“發舉”是漢語中由“發”和“舉”組成的複合詞,主要有兩層含義:

  1. 興起、舉事
    指發動重大事件或事業,如起義、政治行動等。例如:

    • 《漢書·王莽傳上》:“唐虞發舉,成周造業,誠亡以加”(指唐堯虞舜開創基業)。
    • 《後漢書·臧洪傳》中陳容提到“将軍舉大事”,與“發舉”含義相近。
  2. 揭發、檢舉
    指對不法行為的舉報或揭露。例如:

    • 《三國志·魏志·明帝紀》提到“明帝喜發舉”,即皇帝重視檢舉行為;
    • 《明史·李善長傳》記載因“知逆謀不發舉”而獲罪。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補充

以上解釋綜合了《漢書》《後漢書》等古籍用例及權威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禀性不時藏器待時草荄廁牀長計遠慮長笑朝饔夕飧撐門戶撤守弛擔踔飛忖量大觀帖道巾電爥鬥筲子犢鼻裩二尺四寸該死耕壇行疾如飛紅窗迥呼喝嗟詠井坎荊巫酒戒舊金山镌責居大不易墾殖指數郎選缧缧連車平鬥留命麥蛾禖宮黾隘塞耐磨篇末僻拗喬樣情緣瓊島群鴻戲海日莫麝幐纾回説不定死路四垣讨流溯源銅龍樓吳莼武巡捕轄床陷于缧绁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