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巒疊嶂的意思、層巒疊嶂的詳細解釋
層巒疊嶂的解釋
山峰重疊。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此則層巒疊嶂,與江勢争雄峭。”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出 川 陝 即入 楚 ,出 楚 即入 川 陝 ,層巒疊嶂,四路可通。” 鄧子恢 張鼎丞 《閩西暴6*動與紅十二軍》:“﹝ 閩 西﹞層巒疊嶂,山深林密。”
詞語分解
- 層巒的解釋 重疊的山嶺層巒疊嶂層巒疊翠層巒起伏
- 疊嶂的解釋 亦作“ 疊障 ”。亦作“疊嶂”。重疊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裡流。” 唐 孟浩然 《經七裡灘》詩:“疊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層巒疊嶂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層巒疊嶂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形容山峰連綿重疊,險峻如屏障般聳立。其中“層巒”指山連着山,“疊嶂”指多個高聳如屏障的山峰。
- 深層意義: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壯麗或建築群落的錯落有緻,強調層次感和視覺沖擊力。
-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自宋代陸九淵《與王謙仲書》:“方丈檐間,層巒疊嶂,奔騰飛動,近者數十裡,遠者數百裡,争奇競秀。”
- 明代袁宏道《西洞庭》中也用此詞:“層巒疊嶂,出沒翠濤”,進一步強化了其文學意象。
-
用法與例句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定語或狀語(如“層巒疊嶂的山脈”“山勢層巒疊嶂”)。
- 現代例句:
- “從飛機上俯瞰,青藏高原層巒疊嶂,宛如一幅水墨畫。”
- “古鎮的屋頂層巒疊嶂,展現了傳統建築的韻律美。”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崇山峻嶺、千山萬壑、叢山峻嶺(強調山勢險峻)。
- 反義詞:一馬平川(形容地勢平坦無阻)。
-
補充說明
- 適用場景:多用于文學創作、旅遊導覽或地理描述中,適合表現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宏偉層次。
- 發音注意:“巒”讀作“luán”,易錯讀為“lán”。
此成語通過視覺化的語言,生動展現了山巒重疊的壯美景象,是中文中極具畫面感的表達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層巒疊嶂》的意思
《層巒疊嶂》是一個成語,表示山巒疊翠,層次分明的景象。形容山峰密集,連綿不斷。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層巒疊嶂》中的四個字可以拆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 層:部首屍,總筆畫數5;
- 巒:部首山,總筆畫數10;
- 疊:部首口,總筆畫數13;
- 嶂:部首山,總筆畫數11。
來源及繁體
《層巒疊嶂》的來源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即成為了《層巒疊嶂》的來源。
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層巒疊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層」的古字形為「層」,「巒」的古字形為「巒」,「疊」的古字形為「疊」,「嶂」無古字形。
例句
以下是使用《層巒疊嶂》成語的例句:
1. 遠遠望去,大山連綿,層巒疊嶂,美不勝收。
2. 那座古城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山腳下,風景非常壯麗。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與《層巒疊嶂》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山巒、連峰、縱橫交錯
近義詞: 層巒俊秀、山川壯麗
反義詞: 平坦無峰、荒涼一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