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督和管理。《漢書·景帝紀》:“吏遷徙免罷,受其故官屬所将監治送財物,奪爵為士伍,免之。”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八二回:“ 英 人聞 中國 多事,索性起了大兵,直入 緬 京,廢了國王,設官監治。”
“監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監治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部首⺆(具)和⼀(夫)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意為監察和管理統治。在繁體中,監治保留了同樣的意思和拼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監治有時候也寫作「鞥制」,這是因為在古代文字系統中,其中一個發音相近的字也可以替代另一個字,這被稱為同音字。不過現代漢字書寫規範中,「監治」是被認可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監治的例句:
1. 嚴格監治可以有效地防止腐敗行為。
2. 政府正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以監治當前的經濟問題。
一些由「監治」組成的詞彙包括:
1. 監察:指對行政、執法等進行監督和檢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制度:指規定行為和組織關系的一套正式的規章制度。
3. 權力:指個人或組織擁有的控制他人行為的能力。
一些「監治」的近義詞包括:
1. 管控:指對某人或某事物進行監管和控制。
2. 治理:指通過規範和控制來管理某個組織或領域。
「監治」的反義詞可以包括:
1. 放任:指不加限制或幹預,允許事物自由發展。
2. 寬松:指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要求或控制不嚴格。
總結來說,監治是指對某個組織或領域進行監督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運行和維護秩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