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蘋婆的意思、蘋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蘋婆的解釋

梵語bimba音譯。蘋果。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上苑之蘋婆, 西涼 之蒲萄, 吳 下之楊梅,美矣。” 清 曹寅 《沖谷四兄歸浭陽予從獵湯泉同行不相見十三日禁中見月感賦兼呈二兄》詩:“争似蘋婆雙院裡,揮毫日日醉6*6*風。”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蘋婆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蘋婆(píng pó),又稱“鳳眼果”“七姐果”,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一個名詞,特指一種原産于中國南方的喬木及其果實。以下從釋義、植物學特征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典釋義與來源

  1. 基本定義

    蘋婆指梧桐科蘋婆屬常綠喬木(學名:Sterculia monosperma),其果實可食用,種子形似鳳眼,故得名“鳳眼果”《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 名稱由來

    “蘋婆”為古梵語“bimba”(意為“果實”)的音譯,見于唐代《酉陽雜俎》,後沿用為中文正式名稱《漢語大詞典》。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二、植物學特征

  1. 形态描述

    • 樹形:高達10米,樹皮褐黑色,枝葉濃密。
    • 果實:蓇葖果卵形,成熟時赤紅色,沿腹縫線開裂,露出1-4枚黑褐色種子(假種皮黃色,可食)。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49卷第2分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2. 分布與習性

    主産于廣東、廣西、福建等華南地區,喜溫暖濕潤環境,常栽植于庭院或寺廟。其種子富含澱粉,可蒸煮、糖漬或入菜,風味似闆栗《中國樹木志》。

    來源:鄭萬鈞. 中國樹木志(第三卷)[M].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


三、文化意涵與民俗

  1. 嶺南民俗象征

    在廣東地區,蘋婆被視為“七姐誕”(七夕節)的祭品,因“蘋婆”諧音“頻婆”(佛經中寓意果實豐碩),象征多子多福《廣東新語》。

    來源:屈大均. 廣東新語(卷二十五)[M]. 清代刻本.

  2. 文學與别稱

    古籍中亦寫作“頻婆”,如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載:“頻婆果,粵俗呼為蘋婆。”其别名“鳳眼果”源于種子開裂後形如鳳眼,常見于民間歌謠與地方志。

    來源: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一)[M]. 清代道光刻本.


四、相關概念辨析


參考文獻實體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3. 《中國植物志》第49卷
  4. 《中國樹木志》第三卷
  5. 屈大均《廣東新語》
  6.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
  7. 《漢語外來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蘋婆”一詞的含義可從植物學、語言文化及藥用價值三方面解析:

一、植物學定義

  1. 基本屬性
    蘋婆(學名:Sterculia monosperma)是錦葵科(原屬梧桐科)蘋婆屬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米,樹皮褐黑色,小枝幼時被星狀毛。葉薄革質,呈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25厘米,全緣無毛。

  2. 花果特征
    花期4-5月,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乳白色漸轉淡紅色,無花瓣,雄蕊多數;蓇葖果成熟時鮮紅色,裂開似鳳眼,故别名“鳳眼果”。種子黑褐色,可食用,口感類似闆栗。

二、名稱來源與文化意涵

  1. 詞源與别名
    “蘋婆”古稱“頻婆”,源自梵語“bimba”音譯,意為“身影”,指其果實形态優美。常見别名包括鳳眼果、七姐果、枇杷果等,因地域和用途差異得名。

  2. 文學意象
    在古籍中,“蘋婆”偶作成語,形容人年老體衰、容顔憔悴,但此用法較罕見,更多見于特定方言或文學比喻。

三、分布與用途

  1. 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耐陰蔽。

  2. 食用與藥用
    種子富含澱粉,可煮食或入藥,具有溫胃消食、解毒殺蟲的功效;根、樹皮等部位也可煎湯或外用治療痢疾、皮膚病。華南地區常以葉裹粽,體現其飲食文化價值。

附:其他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半開化比居閉口無言饆饠屏聲靜氣黪澹嶒峻蠢蠢翾翾大工大集底定噩運飛穰複審服皂觀國好事多悭畫诏奸便蹇産将軍柱借韻禁肉靳啬九幽眷言口號誇炫愧屈靈蚌陵阙利途流素罵話滿腔熱情美化民曆迷雲墨策目逃配地鋪保錢帛前一陣子切镂試論水遠山長疏失厮搏汜人貪侵團委頽裂推衣豚腸草相差無幾笑妍小衆西東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