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燈的意思、放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燈的解釋

(1).指農曆正月元宵節燃點花燈供民遊賞的風俗。放燈之期,代有不同,約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間。 宋 江休複 《江鄰幾雜志》:“京師上元,放燈三夕, 錢氏 納土進錢買兩夜,今十七,十八兩夜燈,因 錢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畿輔·元夕放燈》:“禮部上疏,援引前例請旨,許來年新正民間放燈凡十晝夜,蓋比之 宋 初 錢俶 買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燈。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七月﹞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於水次放燈,曰放河燈。”《儒林外史》第四回:“衆和尚喫完了齋,洗了臉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燈,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鬧了三晝夜,方纔散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其釋義可綜合如下:

一、傳統民俗活動

  1. 元宵節燃燈
    指農曆正月元宵節期間懸挂或點燃花燈的習俗。該習俗始于宋代,不同朝代放燈時間略有差異,通常集中在正月十一至二十日之間。例如北宋汴京曾因錢氏政權納土歸宋,将元宵放燈時間延長至三夜,後固定為正月十七、十八兩夜。

  2. 中元節放河燈
    指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盂蘭盆節)期間,将荷花燈等放入水中的祭祀儀式。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該習俗與佛教法會結合,通過放河燈超度亡靈。

二、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如)提到該詞可比喻“揭發真相”,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和現代語境中較為罕見,可能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典型應用場景

建議需要具體分析文本時,優先結合節令背景判斷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燈(fàng dēng)這個詞是指點燃燈照明的行為。它由“放”和“燈”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放”(fàng)和“燈”(dēng)。 “放”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它的部首是“方”(fāng),筆畫數為8畫。這個字的意思是釋放、放置、開放等。例如:“放風筝”、“放松”。 “燈”也是一個常用的漢字,它的部首是“火”(huǒ),筆畫數為6畫。這個字的意思是用來照明的器具。例如:“台燈”、“電燈”。 “放燈”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在夜晚用燈來照明,特别是在慶祝節日或慶典活動時。通過放燈,人們可以增加節日氣氛,同時也可以辟邪、祈福。 繁體字中,“放燈”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關于“放燈”一詞的古時漢字寫法沒有特殊的記載,但可以确定的是字形相對簡單,沒有太多的筆畫。 這個詞的一個例句是:“我們在慶祝節日時習慣放燈。” 與“放燈”相關的組詞有:“放煙花”、“放孔明燈”、“放爆竹”等。 與“放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點燈”、“照明”等。 與“放燈”意思相反的詞語是:“熄燈”。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