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灯的意思、放灯的详细解释
放灯的解释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词语分解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 灯的解释 灯 (燈) ē 照明的器具: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 装饰张挂的彩灯: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笔画数:; 部
网络扩展解释
“放灯”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其释义可综合如下:
一、传统民俗活动
-
元宵节燃灯
指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悬挂或点燃花灯的习俗。该习俗始于宋代,不同朝代放灯时间略有差异,通常集中在正月十一至二十日之间。例如北宋汴京曾因钱氏政权纳土归宋,将元宵放灯时间延长至三夜,后固定为正月十七、十八两夜。
-
中元节放河灯
指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盂兰盆节)期间,将荷花灯等放入水中的祭祀仪式。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该习俗与佛教法会结合,通过放河灯超度亡灵。
二、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提到该词可比喻“揭发真相”,但此用法在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较为罕见,可能属于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典型应用场景
- 元宵节时“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的盛景
- 中元节“夜放河灯,浮于水次,光映星辉”的祭祀场景
- 明代《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中的节庆描写
建议需要具体分析文本时,优先结合节令背景判断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灯(fàng dēng)这个词是指点燃灯照明的行为。它由“放”和“灯”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放”(fàng)和“灯”(dēng)。
“放”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它的部首是“方”(fāng),笔画数为8画。这个字的意思是释放、放置、开放等。例如:“放风筝”、“放松”。
“灯”也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它的部首是“火”(huǒ),笔画数为6画。这个字的意思是用来照明的器具。例如:“台灯”、“电灯”。
“放灯”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在夜晚用灯来照明,特别是在庆祝节日或庆典活动时。通过放灯,人们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同时也可以辟邪、祈福。
繁体字中,“放灯”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关于“放灯”一词的古时汉字写法没有特殊的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字形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的笔画。
这个词的一个例句是:“我们在庆祝节日时习惯放灯。”
与“放灯”相关的组词有:“放烟花”、“放孔明灯”、“放爆竹”等。
与“放灯”意思相近的词语有:“点灯”、“照明”等。
与“放灯”意思相反的词语是:“熄灯”。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帮助!若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