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髌腳的意思、髌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髌腳的解釋

(1).古代砍去膝蓋骨及其以下部分的一種酷刑。《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 司馬喜 髕腳於 宋 ,卒相 中山 。”

(2).泛指砍斷腳。 清 吳偉業 《海獅》詩:“迴膓縈鎖甲,髕腳怨刀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髌腳(該詞存在釋義争議,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基礎釋義

  1. 詞源考證:現代漢語中"髌"指膝蓋骨(髌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為"組成膝關節的骨頭";"腳"指人體下肢的足部。《辭海》将"腳"解釋為"人和動物接觸地面的肢體部分"。

二、專業解讀 2. 解剖學角度:髌骨作為人體最大籽骨,與股骨遠端、胫骨近端共同構成膝關節。腳部則由26塊骨骼組成,包含跗骨、跖骨和趾骨。二者分屬不同解剖部位但存在生物力學關聯,髌韌帶連接髌骨與胫骨結節,構成下肢運動系統的重要傳導結構[《格氏解剖學》臨床實踐版]。

三、使用提示 3. 語境辨析:現代醫學文獻未見"髌腳"固定搭配,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髌腳”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1. 古代酷刑
    指砍去人的膝蓋骨及以下部位的刑罰,屬于肉刑的一種。這種刑罰在史書中有明确記載,例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提到“司馬喜髕腳於宋,卒相中山”,說明該刑罰曾被用于政治或司法懲治。

  2. 泛指斷足
    在更廣義的語境中,也可代指砍斷腳部的行為。例如清代吳偉業的《海獅》詩“髕腳怨刀錢”,此處借“髌腳”暗喻戰争或壓迫導緻的肢體殘損,帶有文學化表達色彩。

補充說明: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其具體實施方式與古代刑罰制度、社會背景密切相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狗阿貓藹然可親菴廬白駒過郤鮑姑别有用心蠶曲傳録初嫁蠢戆慈烏反哺大罍大明道傍李等效風軌風暖日麗豐儀篙楫觀鼎光頭貫約汗出沾背火紙撚兒蒹葭之思絸眉蹇人上天交地芥羽機慮浄院經帙開幕詞铐鐐梡橛虧累六蠻籠官亂人耳目爐橐縷金杧果夢白雞民保于信镆邪琵琶曲律饒美蹂轹掃兀善睐授器水門汀索盧同枕王國維遐畼小铠協商谿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