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八線的意思、三八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八線的解釋

(1).第二次************末期,盟國協議以 朝鮮 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 蘇 美 兩國對 日 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 日本 投降後就成為 南朝鮮 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 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毛6*6*東 《************的偉大勝利和今後的任務》:“************戰争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第一,和 朝鮮 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

(2).指一般分界線。 胡廷楣 《小小戲台》:“記得我們班上有個淘氣的男生,分男女生,分得最厲害了。除了桌上天天要劃三八線之外,出去春遊什麼的從來不和女生拉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八線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三八線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曆史背景解析

一、漢語詞典釋義

三八線(Sānbā Xiàn)是專有名詞,由“三八”和“線”複合構成:

  1. “線”:

    《現代漢語詞典》中,“線”指“用筆、刀等畫出的長痕迹”,引申為“分界的标志”(如“邊界線”“分界線”)。

  2. “三八”:

    此處為數字組合,特指北緯38度(38°N)。地理術語中,緯度線用于标記地球表面位置,如“北緯38度線”即沿此緯度延伸的虛拟界線。

    合義:指朝鮮半島上以北緯38度為基準劃定的軍事分界線,後成為政治邊界象征。

二、曆史來源與權威定義

  1. 起源:

    1945年8月,盟軍為接受日本投降,提議以北緯38度線為界,以北由蘇聯接管,以南由美國接管(《大英百科全書》)。

  2. 固化分界: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正式将其定為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MDL),兩側設立非軍事區(DMZ),沿用至今(聯合國官網檔案)。

三、語義延伸與權威引用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 Britannica,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38th parallel".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3. United Nations Command. Armistice Agreement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outh Korean State. 1953.
  4. 夏征農, 陳至立.《辭海》(第7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三八線”是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其含義和曆史演變如下:

一、起源與定義

  1. 地理劃分基礎
    三八線最初指北緯38度線,這一地理概念在曆史上多次被用于劃分勢力範圍。但實際的軍事分界線并非完全與地理緯線重合,而是根據政治協商調整後的界線()。

  2. 二戰後的受降分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盟軍(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受降區:

    • 北部由蘇軍接管,南部由美軍接管(、)。
      此舉旨在避免兩大陣營直接沖突,卻無意中成為朝鮮半島分裂的起點。

二、曆史演變

  1. 南北政權的建立
    1948年,半島南北分别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和大韓民國(南朝鮮),三八線成為臨時國界線()。

  2. 朝鮮戰争的影響
    1950年朝鮮戰争爆發,戰後雙方于1953年籤訂《朝鮮停戰協定》,在原三八線附近劃定新的軍事分界線(實際分界線與38度線略有偏差),并設立非軍事區(DMZ)(、)。

三、意義與影響

  1. 冷戰象征
    三八線是美蘇冷戰在東亞的具象化體現,标志着朝鮮半島分裂為兩種意識形态對立的政權()。

  2. 戰略緩沖作用
    對中國而言,朝鮮戰争後維持三八線分界避免了外部勢力直接威脅東北邊境,成為重要戰略屏障(、)。

  3. 民族分裂的創傷
    該線将單一民族強行分割,導緻南北長期對立,至今仍是半島和平統一的障礙。

四、延伸含義

在非軍事語境中,“三八線”也常被用作比喻,例如:

三八線既是地理概念,更是政治與曆史的産物。它從臨時受降分界線演變為冷戰對峙的象征,深刻影響了東亞地緣格局。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資料(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設扁諸标準音嘈嘈切切蟬蜍長酣常奴敞屋昌興塵寰癡頑老子颠墜遁亡高層骾峭鼓髯較試解困積分學精擇進觞倦懶懼讋克勉科松狂犘揆度零零碎碎柳陰仔理恤龍蟠虎伏妙匹南垂齧蝕篇記平存萍蹤浪迹汽車制造廠汽錘仁澤鞣酸三春柳掃地無餘飾知手搏疏襟竦肩縮微書袒膊甜物條牒聽其言而觀其行通都大埠通天望路頑奴烓竈無相幹無懕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