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八線的意思、三八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八線的解釋

(1).第二次************末期,盟國協議以 朝鮮 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 蘇 美 兩國對 日 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 日本 投降後就成為 南朝鮮 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 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毛6*6*東 《************的偉大勝利和今後的任務》:“************戰争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意義的。第一,和 朝鮮 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線,守住了三八線。”

(2).指一般分界線。 胡廷楣 《小小戲台》:“記得我們班上有個淘氣的男生,分男女生,分得最厲害了。除了桌上天天要劃三八線之外,出去春遊什麼的從來不和女生拉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八線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八線”是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其含義和曆史演變如下:

一、起源與定義

  1. 地理劃分基礎
    三八線最初指北緯38度線,這一地理概念在曆史上多次被用于劃分勢力範圍。但實際的軍事分界線并非完全與地理緯線重合,而是根據政治協商調整後的界線()。

  2. 二戰後的受降分界
    1945年日本投降後,盟軍(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受降區:

    • 北部由蘇軍接管,南部由美軍接管(、)。
      此舉旨在避免兩大陣營直接沖突,卻無意中成為朝鮮半島分裂的起點。

二、曆史演變

  1. 南北政權的建立
    1948年,半島南北分别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和大韓民國(南朝鮮),三八線成為臨時國界線()。

  2. 朝鮮戰争的影響
    1950年朝鮮戰争爆發,戰後雙方于1953年籤訂《朝鮮停戰協定》,在原三八線附近劃定新的軍事分界線(實際分界線與38度線略有偏差),并設立非軍事區(DMZ)(、)。

三、意義與影響

  1. 冷戰象征
    三八線是美蘇冷戰在東亞的具象化體現,标志着朝鮮半島分裂為兩種意識形态對立的政權()。

  2. 戰略緩沖作用
    對中國而言,朝鮮戰争後維持三八線分界避免了外部勢力直接威脅東北邊境,成為重要戰略屏障(、)。

  3. 民族分裂的創傷
    該線将單一民族強行分割,導緻南北長期對立,至今仍是半島和平統一的障礙。

四、延伸含義

在非軍事語境中,“三八線”也常被用作比喻,例如:

三八線既是地理概念,更是政治與曆史的産物。它從臨時受降分界線演變為冷戰對峙的象征,深刻影響了東亞地緣格局。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權威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八線》的意思

《三八線》是指韓國半島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北朝鮮)與大韓民國(韓國)之間的非軍事分界線。它是根據1953年籤署的《朝韓停戰協定》劃定的。三八線成為朝鮮戰争結束後,兩個國家政治和軍事分界線的代名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八線》這個詞由“三”和“八”兩個漢字構成。拆分部首為:“三”部首為“一”,“八”部首為“八”。拆分筆畫為:“三”有三畫,“八”有二畫。

來源

《三八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朝鮮戰争結束後的1953年,當時籤署的《朝韓停戰協定》劃定了朝鮮半島的停戰線,即現在的三八線。這條線成為兩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分界線。

繁體

《三八線》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八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對于《三八線》這個詞的寫法和現在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韓國和北朝鮮之間的緊張局勢始終存在于三八線附近。

2. 三八線上的軍事對峙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組詞

1. 三八線南側: 即指三八線以南的地區。

2. 跨越三八線: 指越過三八線從一側到另一側。

近義詞

1. 韓朝邊境線

2. 朝韓分界線

反義詞

1. 非軍事分界線

2. 南北和解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