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潛遁的意思、潛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潛遁的解釋

(1).隱退。《三國志·魏志·王烈傳》:“龍鳳隱耀,應德而臻,明哲潛遁,俟時而動。”《三國志·蜀志·彭羕傳》:“﹝ 秦宓 ﹞枕石漱流,吟詠緼袍,偃息於仁義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高概節行,守貞不虧;雖古人潛遁,蔑以加旃。”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見烏支丹穴,密有潛遁之意。”

(2).暗逃。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 師曠 邢伯 聞鳥烏之聲,知 齊 師潛遁。” 宋 葉適 《蔡知閤墓志銘》:“中外訛言益甚,或言‘某将輒奔赴’,或傳‘某軍私聚哭’,大抵皆反矣;朝士潛遁者前後數人,私竊以家去者甚衆。”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一夜暴風雨,乃乘長老方禱,潛遁出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潛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隱退
    指主動選擇隱匿行蹤、遠離世俗的生活狀态,常見于古代文人或隱士。例如《三國志·魏志·王烈傳》提到“明哲潛遁,俟時而動”,描述賢者暫避世事等待時機。
    現代用法:多用于形容主動避開紛擾,如“他潛遁山林,專心著書”。

  2. 暗逃
    指暗中逃離,帶有躲避追蹤或責任的意味。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齊師潛遁”,描述軍隊暗中撤退。
    現代用法:可指逃避法律制裁或債務,如“嫌疑人潛遁境外”。


二、使用場景與出處


三、詞源與結構


建議:若需更深入的古籍例證或成語搭配(如“遁迹潛形”),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潛遁》的意思

《潛遁》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用來描述某人或某物隱蔽、隱藏、回避現實或逃避困難的情況。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逃遁或隱世,不願意面對現實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潛遁》的部首是水(氵)和辶,它的筆畫數目是14畫。其中,水部位于左邊,辶部位于右邊。

來源

《潛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潛指隱藏,遁指逃避,兩個字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潛遁》這個詞語。

繁體字

《潛遁》的繁體字為「潛遁」。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從上至下為「潛」,從左至右依次為「水」、「又」、「雲」。

從上至下為「遁」,從左至右依次為「辶」、「雲」、「迍」。

例句

1. 他因為害怕面對現實,選擇了潛遁。

2. 在困難面前,他沒有選擇潛遁,而是勇敢地面對了它。

3. 小說中的主人公常常選擇潛遁,逃避現實的痛苦。

組詞

- 潛逃

- 隱遁

- 回避

近義詞

- 躲避

- 躲藏

- 避開

反義詞

- 面對

- 接受

- 正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