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麤拙的意思、麤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麤拙的解釋

粗糙拙劣。《史記·趙世家》“卻冠秫絀”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古字多假借,故作‘秫絀’耳。此蓋言其女功鍼縷之麤拙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陰溝水》:“夾碑東西,列對兩石馬,高八尺五寸,石作麤拙,不匹 光武 隧道所表象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麤拙”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ū zhuō,主要用于形容事物或工藝的粗糙、拙劣,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書面表達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整體含義
    “麤拙”由“麤”(同“粗”)和“拙”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粗糙且笨拙,多指工藝、技藝或事物的粗劣、不精緻。例如:

    • 《史記·趙世家》中形容女工針線“麤拙”,指其做工粗糙。
    • 《水經注·陰溝水》提到石馬雕刻“麤拙”,說明工藝拙劣。
  2. 單字拆分

    • 麤(cū):古同“粗”,指粗糙、不精細。
    • 拙(zhuō):本義為笨拙、不靈巧,引申為謙辭(如“拙作”“拙見”)。

使用語境


相關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拙”的詳細釋義(如謙辭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或現代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拙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舉止粗糙、不圓滑,缺乏靈巧和細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麤:部首鹿,總筆畫數是11; - 拙:部首手,總筆畫數是8。 來源: 麤拙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首次出現,是由麤和拙兩個字合體而成,結合了兩個字的意義與特征。 繁體寫法: 麤拙的繁體寫法為「麁拙」。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書寫形式,「麤拙」的字形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麤」的寫法是「麤」,「拙」的寫法是「拙」。 例句: 1. 他雖然心地善良,但由于麤拙的為人,經常會得罪人。 2. 她的麤拙舉止讓她在社交場合顯得無趣。 組詞: - 麤鄙:形容言行粗糙而低俗; - 拙笨:形容行動遲鈍、缺乏技巧; - 麻木:形容沒有感覺、反應遲鈍。 近義詞: - 粗鄙:形容言行舉止粗俗、低級; - 愚鈍:形容理解力低下、思維遲緩。 反義詞: - 圓滑:形容言行舉止圓融、靈巧; - 精明:形容機智、聰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