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台的意思、李陵台的詳細解釋
李陵台的解釋
指 漢 李陵 的墓。 明 陳恭尹 《明妃怨》詩:“生死歸殊俗,君王命妾來。莫令青塚草,生近 李陵臺 。”
詞語分解
- 李的解釋 李 ǐ 落葉小喬木,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難來喻兄弟相愛相助,後喻互相頂替或代他人受過)。投桃報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
- 陵台的解釋 .即陵署。 唐 開元 十三年改陵署為陵台。《新唐書·禮樂志四》:“ 貞元 四年,國子祭酒 包佶 言:‘歲二月、八月,公卿朝拜諸陵,陵臺所由導至陵下,禮略無以盡恭。’”參見“ 陵署 ”。.陵墓。《宋史
網絡擴展解釋
“李陵台”一詞的解釋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詞義溯源
“李陵台”指西漢将領李陵的墓或紀念性建築。據史料記載,李陵因戰敗投降匈奴後,漢朝與其斷絕關系,他雖身處異域卻心懷故土,築高台以望故鄉,後人稱此台為“李陵台”。例如明代陳恭尹《明妃怨》中“莫令青冢草,生近李陵台”,即以昭君墓與李陵台并提,暗喻異鄉孤寂。
二、曆史背景
- 李陵生平:李陵是名将李廣之孫,公元前99年率五千步兵對抗匈奴八萬騎兵,彈盡糧絕後投降。漢武帝誤信其助匈奴練兵,滅其全族,導緻李陵終生未歸漢。
- 地理争議:一說李陵台位于今内蒙古正藍旗黑城子,為李陵所築望鄉台(元代驿站遺址);另一說認為其墓位于河套地區或甘肅武威,但後者僅見于詩文,無實物佐證。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李陵台”常被用作思鄉與悲壯命運的象征。例如元周伯琦《李陵台驿》中“漢将荒台下,灤河水北流”,姜夔詩句“李陵歸不得,高築望鄉台”,均借台抒寫羁旅之痛與家國難歸的哀傷。
補充說明:關于李陵台的具體性質(墓冢或望鄉台),現存史料說法不一,需結合考古發現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李陵台》的意思
《李陵台》是指古代中國一首名為《李陵台》的詩,該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李陵台》的兩個字都是由木部和阜部組成。
- "李"字由木部和裡部組成,共4畫。
- "陵"字由阜部、土部、阝部組成,共11畫。
- "台"字由木部和目部組成,共6畫。
來源和繁體
《李陵台》這個詞來源于唐代詩人杜牧的名篇《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一》。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來的字形,即 "李陵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李陵台》這三個字的字形和現代稍有不同:
- "李"字在古代可能寫作 "梁"。
- "陵"字在古代可能寫作 "諒"。
- "台"字在古代可能寫作 "臺"。
例句
"李陵台"在唐代詩中的使用:
《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一》:
李陵苦竹春将盡,倚欄啼鳥噪離宮。
組詞
與《李陵台》相關的一些組詞:
- 李陵:指李陵,字漢陽君,漢朝名将。
- 阜陵:指古代陵墓。
- 阜陵台:泛指建在阜陵等地的台。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李陵台》相關的一些近義詞:
與《李陵台》相關的一些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