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峙的意思、頓峙的詳細解釋
頓峙的解釋
指擺設的器具。《新唐書·鄭畋傳》:“ 畋 乃引疾去位,入見帝曰:‘乘輿東還,繇 大散關 幸 鳳翔 ,供張頓峙,一委 昌言 ,乃可安。’”參見“ 頓具 ”。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峙的解釋 峙 ì 直立,聳立:峙立。對峙(相對而立)。兩峰相峙。 峙 ì 〔繁峙〕地名,在中國山西省。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峙”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dùn zhì()
- 詞義:指擺設的器具,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宮廷或正式場合的器物陳設。
2.出處與例句
- 文獻來源:出自《新唐書·鄭畋傳》中的記載:“供張頓峙,一委昌言,乃可安。”
此句描述皇帝東還時,将供應的器具陳設事務委托給昌言(人名),以确保行程安穩。
3.相關詞彙
- “頓具”:與“頓峙”同義,均指擺設的器具。例如《隋書·張衡傳》提到“頻減頓具”,即減少陳設的器物。
4.現代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其近義詞可參考“器具”“陳設”等,但需注意語境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新唐書》《隋書》等史料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峙(dùn z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和“月”,共有11個筆畫。頓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水畫中,用以形容山勢陡峭,高聳入雲的景象。
在繁體中,頓峙的寫法為頓峙。古代漢字寫法中,頓峙的表示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山”和“月”的形狀,展現了山峰和月亮重疊的狀态。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頓峙的意思:
這座山峰頂端的寺廟頓峙在夜空中,給人一種神秘而壯觀的感覺。
與頓峙相關的詞彙有很多,比如“峻峭”、“險峻”、“高聳”等,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山峰的陡峭和高大。相對的,與頓峙相反的詞彙可以選擇“平坦”、“平緩”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頓峙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知識。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