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表的意思、藩表的詳細解釋
藩表的解釋
(1).謂保衛國家的重臣。《三國志·吳志·孫霸傳》:“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别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為國藩表也。”
(2).邊疆要地。《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 淵 遣使南通 孫權 ,往來賂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自先人以來,歷事 漢 魏 ,階緣際會,為國效節,繼世享任,得守藩表,猶知符命未有攸歸。”
詞語分解
- 藩的解釋 藩 ā 籬笆:藩籬。 屏障,保衛:藩翰(喻保衛國家的重臣)。 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藩屬。藩國。藩鎮。藩邦。削藩。稱藩(自稱屬國)。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表的解釋 表 (⑤錶)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儀表。表象。表層。表皮。 顯示:表示。表态。表征。表達。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 中醫指用藥物把感受的風寒發散出來:表汗。 分類分項記錄事物的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藩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曆史語境和文獻記載有兩種主要解釋,具體如下:
一、基本含義
-
保衛國家的重臣
指代對國家有重大貢獻、能捍衛疆土的重要臣子。例如《三國志·吳志·孫霸傳》提到“為國藩表”,強調分封子弟以鞏固國家根基。
-
邊疆要地
指地理位置險要、作為國家邊防屏障的區域。例如《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中提及“守藩表”,即鎮守邊疆重鎮。
二、延伸用法
- 成語用法(現代較少見):
在部分資料中,“藩表”被解釋為邊塞地區居民向朝廷上表彙報邊疆情況的行為。這可能是對古代邊疆行政制度的引申,強調信息傳遞與治理機制。
三、使用場景
- 在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忠臣的職責或邊疆的戰略地位。
- 現代可類比為“向上級彙報關鍵信息”或“守護重要領域”,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四、詞源與結構
- “藩”:本義為籬笆,引申為屏障、屬國或邊防重鎮(如“藩鎮”)。
- “表”:指外部、顯示或文書(如“上表”),在此強調“對外傳達”或“關鍵标識”。
建議參考《三國志》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獲取更詳盡的文獻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藩表》這個詞是指古代中國的一種官職,拆分部首為艹和表示物體的表,總共有14筆。這一詞源自于古代封建時代的制度,主要指的是藩屬國的官員。在繁體字中,也是用相同的部首和筆畫來表示。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藩表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一些例句中可以用到藩表這個詞,例如:他被任命為藩表,必須盡職盡責。這個詞的相關組詞可以包括藩屬、表職等。沒有确切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非藩表來表示與藩表相對立的概念。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