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纩絮的意思、纩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纩絮的解釋

綿絮。 宋 司馬光 《叙清河郡君》:“時天向寒,衾無纊絮。” 明 楊慎 《雲中十二韻》:“雪深懷纊絮,月滿憶刀鐶。” 明 何景明 《詠裘》:“意比綈袍戀,恩同纊絮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纩絮是漢語中兩個與絲綿相關的名詞,常并列使用,但各有側重,需分而釋之:


一、纩(纊)

  1. 本義

    指新絲綿,質地輕軟純淨。《說文解字·糸部》釋:“纩,絮也。”段玉裁注:“絮之精者曰纩。”

    例:《禮記·喪大記》:“屬纩以俟絕氣。”古人臨終時置新絲綿于口鼻,以驗氣息是否斷絕。

  2. 引申義

    泛指優質絲綿,象征輕柔、溫暖之物。

    例:《列子·湯問》:“冬則衣皮毛,夏則衣絺纩。”指夏衣用細葛布與絲綿制成。


二、絮

  1. 本義

    指粗絲綿或破碎的絲綿。《說文解字》稱“敝綿也”,即陳舊松散的絲綿。

    例:《漢書·晁錯傳》:“可賜之堅甲絮衣。”指以粗絲綿填充的冬衣。

  2. 引申義

    後擴展指植物纖維(如柳絮、蘆絮),或形容言語繁瑣重複(如“絮叨”)。

    例:杜甫《絕句漫興》:“颠狂柳絮隨風舞。”


三、纩與絮的差異

特征
質地 精細、純淨的新絲綿 粗劣、松散的舊絲綿
用途 貴族衣飾、禮儀用品 平民冬衣、填充材料
文獻例證 《禮記》《列子》 《漢書》《農書》

四、文化意涵

  1. 禮儀象征

    “屬纩”成為古代喪禮的重要儀式,體現對生命終結的莊重态度(參見《儀禮·既夕禮》)。

  2. 階級隱喻

    纩絮之别反映古代社會等級:《鹽鐵論》載“富者黼繡纨绔,貧者短褐不完”,貴族衣纩,平民衣絮。

  3. 文學意象

    詩詞中“飛絮”“風纩”常喻飄零或溫暖,如蘇轼《蝶戀花》“簌簌無風花自堕”以絮寫春逝。


“纩絮”并提時,泛指絲綿填充物,但細分則體現材質與階層的差異。其釋義需結合古代紡織技術與社會文化,如《天工開物·乃服》載“棉絮禦寒,絲絮為貴”,正是對二者價值的精準概括。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4. 《禮記正義》(鄭玄注,孔穎達疏)
  5. 《天工開物》(宋應星,明崇祯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纩絮”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詞義解析

3.文獻用例

4.現代使用

“纩絮”是古代對絲綿類填充物的統稱,兼具實用與文學意象。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法,可查閱《說文解字》《禮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足高僧貶量暢心蟬機颠蕀調輯鼎铛耳鬥打燔妻子發身發音部位風涼富樂脯棗河溓海夷紅汞轟天烈地胡鬧金螭進鎮舊科康裕孔懋款接了飲林扉流腔流調離縱閩荒墓志銘納履決踵俳賦派還排中律庖丁解牛佩飾漂淩披襟解帶破臉鉛锷搶嘴傾背情迹侵據三徵穑臣讪不搭的省場室女座瞬息即逝思斷義絕搜狝瑣墀跳花萬箭攢心小氣鬼小子後生寫注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