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筆的意思、木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筆的解釋

(1).即毛筆。因初始的毛筆以木為管,故名。 宋 黃伯思 《東觀馀論·論飛白法》:“ 蔡邕 于 鴻都 下,見工人以堊帚成字,歸而為飛白之書,非便用堊帚,蓋用筆效之而已,今人便謂所用木筆為堊帚,謬矣。”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問答釋義》。

(2).木名。即辛夷。其花未開時,苞有毛,尖長如筆,因以名之。 唐 白居易 《營閑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宋 陸遊 《幽居初夏》詩之一:“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元 戴表元 《林村寒食》詩:“出門楊柳碧依依,木筆花開客未歸。”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釋名﹞辛雉、候桃、房木、木筆、春映。”

(3).指此種植物的花。 楊朔 《鶴首》:“小院裡正開着紫色的木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筆,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1. 本義:玉蘭花的别稱

    • 指木本花卉玉蘭(Yulania denudata)。因其花蕾初生時,外被茸毛,形狀尖挺如毛筆頭,故得名“木筆”。
    • 此義項曆史悠久,多見于古代文獻和詩詞歌賦中,用以形容玉蘭含苞待放時的形态特征。
    • 來源依據:此釋義是“木筆”最核心的含義,在權威的古今漢語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例如,《康熙字典》在解釋“筆”字時,引《爾雅·釋草》雲:“‘藾,蒿。’郭璞注:‘即藾蒿也。’今江東呼為木筆。” 雖然此處《爾雅》原文非直接指玉蘭,但後世普遍以“木筆”指代玉蘭花蕾形态。更直接的記載可見于《漢語大詞典》等現代大型辭書,明确标注“木筆”為“玉蘭花的别名”。
  2. 引申義:毛筆的木質部分

    • 指毛筆的筆杆,即毛筆中手握的、通常由竹木制成的部分。
    • 此義項相對“玉蘭别稱”而言使用較少,更側重于指代毛筆的構成部件,強調其材質(木)和功能(執筆之處)。
    • 來源依據:此釋義在解釋毛筆構造的文獻或辭書中可見。例如,《現代漢語詞典》在解釋“筆”的組成部分時,會提及筆杆(常為竹木制)。雖未直接列出“木筆”詞條指代筆杆,但在描述毛筆結構和相關詞彙(如“筆管”)時,其木質部分可理解為“木筆”的所指。

“木筆”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玉蘭花,得名于其花蕾形似毛筆頭;其引申義則指毛筆的木質筆杆。前者是植物别名,後者是器物部件名。在文學和日常使用中,“玉蘭别稱”的用法更為常見和突出。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華博物網《康熙字典》線上檢索 (引《爾雅》相關及後世釋義): http://www.gg-art.com/kangxi/
  2.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關于“筆”的結構釋義及植物别名收錄慣例): https://www.cp.com.cn/book/7f1c64a0-8.html (此為商務印書館官網《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介紹頁,其内容權威可靠)

網絡擴展解釋

“木筆”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相關解釋:

一、作為書寫工具

  1. 毛筆的别稱
    最早的毛筆以木為筆管,因此得名“木筆”。宋代黃伯思在《東觀馀論》中提到,蔡邕曾效仿工人用帚寫字而創“飛白書”,并指出時人誤将木筆與帚混淆的典故。

二、作為植物名稱

  1. 辛夷(紫玉蘭)的别名
    木筆是木蘭科落葉灌木,學名Yulania liliiflora,又名辛夷、紫玉蘭。其花苞未開時形似毛筆,故得此名。
    • 特征:花葉同放,花蕾紫綠色,具藥用價值,可治療鼻炎、頭痛等。
    • 文學意象:唐代白居易、宋代陸遊等詩人常以木筆花入詩,如“晴催木筆花”“木筆猶開第一花”等,描繪春日景緻。

三、其他延伸含義

  1. 成語中的比喻
    部分文獻提到“木筆”可比喻質樸簡練的文風,形容寫作直抒胸臆、不加雕飾。


“木筆”既可指代早期毛筆,也用于描述辛夷花,兼具實用與自然美學的雙重文化意涵。如需進一步了解植物特性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合百事通伴食扁心出牒刺股懸梁點墨讀物莪蒿吠影吠聲浮家泛宅腐餘垢蠧盥耳國手熯熱毫厘千裡賀私笏帶回盻毀胔兼丁江郭謹勤積塞疽囊考選控邊老謀深算累句連綿起伏靈鼇令績露劾旅懷暝蒙墨梅閛閛匹頭其時阙陋冗費軟骨魚枘鑿如心如坐春風撒子神籤試練失配睡獅叔夜宿火索尼龆發兔崽子王田往往來來晚甲縣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