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芟的意思、稍芟的詳細解釋
稍芟的解釋
指樹枝蘆荻等塞河之物。《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往年 河 決 商胡 ,執政之臣,不審計慮,遽謀修塞,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萬,騷動六路百餘州軍,官吏催驅,急若星火,虛費民財,為國歛怨。”
詞語分解
- 稍的解釋 稍 ā 本義為禾末,引申為略微:稍稍。稍微。稍許。稍縱即逝。 稍 à 〔稍息〕軍事或體操的口令。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芟的解釋 芟 ā 割草,引申為除去:芟草。芟除(a.除草;b.删削文字)。芟夷。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稍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有所不同。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詳細意思如下:
一、基本釋義
"稍芟"指古代用于除草或收割禾稼的農具,特指一種長柄的大鐮刀或钐刀。其中:
- "稍":在此語境中可指長柄(如"稍棒"即長棍),或含有"末端"之意,引申指長柄農具。
- "芟" (shān):本義為除草,也指割草、收割用的鐮刀類工具。
二、文獻依據與權威解釋
- 《周禮》鄭玄注:在《周禮·地官·稻人》"以時殺其草"一句下,漢代經學家鄭玄注釋道:"殺草,謂芟之。若今下芟。鄭司農雲:'以時殺草,謂芟之,以澤水有時雨澤至,芟之,明年乃稼。'杜子春雲:'殺,讀為稍。稍芟,謂以水澤水淺草生,芟去新草,故謂之殺草也。'" 這裡杜子春将"殺"讀作"稍","稍芟"即指芟除草的工具或行為。 (此指《周禮》原文及注疏,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周禮注疏》)
-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稍芟"詞條,釋義為:"農具名。長柄大鐮刀。" 并引用了上述《周禮》鄭玄注中杜子春的說法作為書證。 (此指《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可查閱該詞典紙質版或授權數據庫)
- 《辭源》(修訂本):在"芟"字條下或相關詞條中會涉及"稍芟"的含義,解釋其為古代除草的農具,與《周禮》記載相符。 (此指《辭源》(修訂本)相關條目,商務印書館出版)
- 王力《古代漢語》等教材:在講解《周禮》選文或古代農具時,常會提及"稍芟"作為除草工具的例子。 (此指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教材相關注釋,中華書局出版)
三、總結
"稍芟"是一個源于先秦典籍《周禮》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是指古代用于除草或收割的一種長柄大鐮刀類農具。其釋義主要依據古代經學注疏(如鄭玄、杜子春注)及權威的現代漢語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閱讀和古代文化研究中。
網絡擴展解釋
“稍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水利或工程相關的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稍芟”指樹枝、蘆荻等用于堵塞河道的材料。在古代治水工程中,這些植物材料常被捆紮成束,用于加固堤壩或堵塞決口。
-
構詞分析
- 稍:本義為“禾末”(谷物頂端細小的部分),引申為細枝、末端。此處指代細小的植物枝條。
- 芟:原指除草或收割,此處指收割後的植物材料(如蘆葦、茅草等)。
曆史用例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記載,北宋時期治理黃河商胡段決口時,曾大規模征調“稍芟”:“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萬,騷動六路百餘州軍……”,說明其用途是作為防洪物資,用量極大且征調過程擾民。
延伸背景
- 應用場景:古代缺乏現代建材,常用植物纖維、木樁等結合泥土夯實,形成“埽工”(一種傳統河工技術),“稍芟”即其中關鍵材料。
- 社會影響:因治水需求,征調稍芟成為百姓沉重負擔,如宋代河工常引發民怨。
“稍芟”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專用術語,特指用于堵河固堤的植物材料,反映了傳統治水技術的特點和社會動員的規模。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安子變面鄙冗滄海珠長妾寵谕搥琢帶班反顧煩怏法器廢書風恙尃濩賦納過道風果樹鶴洲花闆肉黃纁胡坐澆愁家破人亡解乏眷重髡髦料料窕窕龍門吊車漏兜律座賣杏虎沒出豁密陳明瑟暖兜配電系統欺公罔法侵曉秦雪群分類聚群體生誕聖善設帨拾奪拾物手急眼快蒐畋酸醋通選歪心邪意宛順碨磊惟思聞雷像樣小薊銷金紙削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