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樹枝蘆荻等塞河之物。《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往年 河 決 商胡 ,執政之臣,不審計慮,遽謀修塞,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萬,騷動六路百餘州軍,官吏催驅,急若星火,虛費民財,為國歛怨。”
“稍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水利或工程相關的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稍芟”指樹枝、蘆荻等用于堵塞河道的材料。在古代治水工程中,這些植物材料常被捆紮成束,用于加固堤壩或堵塞決口。
構詞分析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二年》記載,北宋時期治理黃河商胡段決口時,曾大規模征調“稍芟”:“凡科配稍芟一千八百萬,騷動六路百餘州軍……”,說明其用途是作為防洪物資,用量極大且征調過程擾民。
“稍芟”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專用術語,特指用于堵河固堤的植物材料,反映了傳統治水技術的特點和社會動員的規模。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具體語境。
《稍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稍微、略微。它描述了一種程度不高、數量不多的情況。
《稍芟》的部首是《艸》(草字頭部首)和《十》(橫折鈎),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稍芟》是出自于古代文獻《禮記·月令大傳》中的一句話:“春為始發,孰敬乎?秋為收斂,孰無慎乎?惜乎!朝發白帝,暮至江陵;若稍芟則弗行矣。”該句意思是每個季節都有它的重要性,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在繁體中,該詞寫作「稍芟」,沒有變化。
在古代,「稍芟」的寫法是有一些差異的。例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稍□」,其中的第二個字為填充字,現在已經無法辨認。
1. 他稍芟了一下思考,然後做出了決定。
2. 天氣雖然稍芟涼爽,但還是很適合出門活動。
- 稍事:做一點事情。
- 稍縱即逝:轉瞬即逝,來去匆匆。
- 稍疏:稍微疏忽。
- 稍微
- 稍許
- 略
- 大幅:大幅度地,很多。
- 非常:非常地,極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