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氂纓的意思、白冠氂纓的詳細解釋
白冠氂纓的解釋
見“ 白冠釐纓 ”。
詞語分解
- 白冠的解釋 白色帽子。喪服。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孫叔敖 為 楚 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後來弔。”
- 氂纓的解釋 以毛做成的帽帶。古時大臣犯罪時用之,以示自請罪譴。《漢書·賈誼傳》:“﹝大臣﹞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辠耳,上不執縛係引而行也。” 顔師古 注引 鄭氏 曰:“以毛作纓。白冠,喪服也。”《
網絡擴展解釋
“白冠氂纓”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大臣犯罪後自請罪責的特定服飾禮儀,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詞語結構解析
- 白冠:白色帽子,象征喪服或罪服。
- 氂纓:用牦牛尾(氂)制作的帽帶(纓),是罪臣佩戴的标識。
二、核心含義
指古代觸犯五刑的大夫或大臣,通過佩戴白冠和氂牛尾裝飾的帽帶,向君主表示自請罪責的儀式性行為。該行為體現了古代禮法制度中“自劾請罪”的規範。
三、曆史背景與出處
-
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孔子家語·五刑》,提到大夫犯罪後需“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阙而自請罪”。
- 漢代賈誼《新書·階級》中進一步描述為“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其罪”。
- 《漢書·賈誼傳》亦引述此制,顔師古注稱其為“兇冠”,是罪臣的象征。
-
儀式流程:
- 罪臣頭戴白冠、氂纓,手托盛水的盤子(象征君主的公正),佩劍(象征自裁的決心),到君主宮門前請罪。
四、異體與關聯詞
- 異體寫法:“白冠氂纓”與“白冠釐纓”通用,後者更早見于文獻。
- 關聯詞:常與“盤水加劍”連用,形成完整的請罪禮儀表達。
五、文化意義
這一制度反映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禮法觀念,即通過象征性服飾和儀式,既維護了貴族尊嚴,又實現了對罪責的追究。如今該成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冠氂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白冠氂纓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儀表整潔,衣冠鮮明,意味着外表整潔而凝重、莊重。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白字:部首白,共包含5個筆畫。
- 冠字:部首冠,共包含9個筆畫。
- 氂字:部首毛,共包含13個筆畫。
- 纓字:部首纟,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白冠氂纓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書劍恩仇錄》中,作者金庸先生以此形容作品中的角色外表整潔、裝扮精美。
繁體:
《白冠氂纓》是對《白冠氂纓》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白字的上面常常加一個「交」字旁,表示交接的意思。冠字的上面加一個「刁」字旁,表示頭頂帶冠的形狀。氂字的上面則為一個形狀壯實的「毛」字旁,表示毛毯的材質。纓字的上面是「纟」,表示紐扣穿過的線。
例句:
他的衣着整潔,白冠氂纓,給人一種莊重的印象。
組詞:
- 冠冕堂皇
- 纓絡
- 冠冕
近義詞:
- 衣冠楚楚
- 衣冠禽獸
反義詞:
- 不修邊幅
- 衣冠不整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