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名的意思、法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名的解釋

[name in religion of a Buddhist priest] 即法號,指出家當僧尼或道士另起的名字

詳細解釋

佛教語。謂皈依佛教後,由法師起的名字。《法苑珠林》卷八:“與其法名,大曰 法緣 ,小曰 法綵 。”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二:“詔 唃斯羅 前妻賜紫衣師號及法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樹勳》:“ 樹勳 幼入京應試,不售,乃於 廣慧寺 為僧,法名 明心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隻知道我卻由此得到一個法名叫作‘ 長庚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法名是佛教或道教信徒在皈依或出家時由師父另起的名字,具有特定的宗教内涵和象征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1. 基本含義
    法名指信徒皈依佛門或道門後,由授業師父根據宗教傳統授予的新名字,取代原有的世俗姓名。例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便是菩提祖師所賜的法名。

  2. 適用範圍
    法名不僅適用于出家僧尼,也可用于在家居士。在家信徒的法名後常加“居士”“信士”等稱謂以示區别。

二、宗教意義與象征

  1. 身份轉變的标記
    法名象征皈依者開啟以佛法為中心的新生命,提醒其脫離世俗貪嗔癡,勤修戒定慧。

  2. 修行方向的寄托
    法名常蘊含佛法教義,例如“悟”“法緣”等,旨在策勵弟子精進修行,如《法苑珠林》記載的“法緣”“法綵”即為此類。

  3. 法身慧命的代表
    與世俗姓名(指代終将消亡的色身)不同,法名象征“法身慧命”——超越生滅的生命本質,即“借假修真”的修行目标。

三、曆史淵源與演變

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宗派法名規則或經典案例,可查閱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法名

法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法”和“名”。在漢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中,“法”的拆分部首是“水”,其筆畫數是3畫;而“名”的拆分部首是“口”,其筆畫數是5畫。

來源

法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為了尊重佛教、道家等宗教或理論體系,常常給自己取一個法號作為其身份的象征。這個法號即為法名。

繁體

在繁體字中,法名可以寫作「法名」,兩個字的形狀基本保持一緻,隻是筆畫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法”字為例,古時的寫法中,該字采用左右結構,字形比較獨特;而“名”字古時的寫法則是上下結構,與現代稍有差異。

例句

1. 作為一位出家人,他的法名是法海。

2. 她已經皈依佛門,并取了法名為法音。

組詞

禅法、佛法、道法、國法、妨法

近義詞

法號、法虜

反義詞

常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