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me in religion of a Buddhist priest] 即法号,指出家当僧尼或道士另起的名字
佛教语。谓皈依佛教后,由法师起的名字。《法苑珠林》卷八:“与其法名,大曰 法缘 ,小曰 法綵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詔 唃斯罗 前妻赐紫衣师号及法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 树勋 幼入京应试,不售,乃於 广慧寺 为僧,法名 明心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只知道我却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 长庚 ’。”
法名是佛教或道教信徒在皈依或出家时由师父另起的名字,具有特定的宗教内涵和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法名指信徒皈依佛门或道门后,由授业师父根据宗教传统授予的新名字,取代原有的世俗姓名。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便是菩提祖师所赐的法名。
适用范围
法名不仅适用于出家僧尼,也可用于在家居士。在家信徒的法名后常加“居士”“信士”等称谓以示区别。
身份转变的标记
法名象征皈依者开启以佛法为中心的新生命,提醒其脱离世俗贪嗔痴,勤修戒定慧。
修行方向的寄托
法名常蕴含佛法教义,例如“悟”“法缘”等,旨在策励弟子精进修行,如《法苑珠林》记载的“法缘”“法綵”即为此类。
法身慧命的代表
与世俗姓名(指代终将消亡的色身)不同,法名象征“法身慧命”——超越生灭的生命本质,即“借假修真”的修行目标。
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宗派法名规则或经典案例,可查阅来源网页。
法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法”和“名”。在汉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中,“法”的拆分部首是“水”,其笔画数是3画;而“名”的拆分部首是“口”,其笔画数是5画。
法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为了尊重佛教、道家等宗教或理论体系,常常给自己取一个法号作为其身份的象征。这个法号即为法名。
在繁体字中,法名可以写作「法名」,两个字的形状基本保持一致,只是笔画略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法”字为例,古时的写法中,该字采用左右结构,字形比较独特;而“名”字古时的写法则是上下结构,与现代稍有差异。
1. 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法名是法海。
2. 她已经皈依佛门,并取了法名为法音。
禅法、佛法、道法、国法、妨法
法號、法虏
常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