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戍兵的意思、戍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戍兵的解釋

戍守邊疆的士兵。 前蜀 韋莊 《憫耕者》詩:“如今暴骨多於土,猶點鄉兵作戍兵。” 宋 曾鞏 《請減五路城堡劄子》:“臣嘗議今之兵,以謂西北之宜,在擇将帥;東南之備,在益戍兵。” 清 查慎行 《隨獵歸途》詩:“官馬散隨黃犢卧,戍兵秋較老農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戍兵指古代駐守邊疆或軍事要地的士兵,主要承擔防禦外敵、維護邊境安全的職責。以下從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為“守衛邊疆”,《說文解字》釋:“戍,守邊也。從人持戈。” 強調士兵持兵器駐防的行為 。

  2. 泛指軍人、戰士,《玉篇·兵部》載:“兵,戎也。” 引申為軍事力量 。

    組合“戍兵”即“駐守邊疆的軍隊”,核心職能是長期駐紮險要之地執行防禦任務。

二、權威定義

三、曆史背景與職能

戍兵制度始于秦漢,成熟于唐代。據《漢書·晁錯傳》記載:“遣将吏發卒以治塞,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以備之。” 說明戍兵需攜家屬定居邊疆,形成軍民一體的防禦體系 。其具體職責包括:

  1. 軍事防禦:守衛關隘、烽燧預警;
  2. 屯田生産:開墾荒地保障軍糧;
  3. 維護治安:稽查商旅、鎮壓叛亂。

四、文學例證

唐代杜甫《兵車行》中“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以戍兵終身服役的悲苦,折射兵役制度的殘酷 。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
  3. 《漢書·晁錯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杜甫《兵車行》(《全唐詩》卷二百一十六)

網絡擴展解釋

“戍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bīng,其核心含義是戍守邊疆或軍事要塞的士兵。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戍”指駐守、防衛(如邊疆、關隘等),“兵”即士兵,合稱指長期駐紮在邊防或戰略要地的軍隊。該詞既指士兵群體,也體現其職責屬性。


二、字詞解析

  1. “戍”的由來
    甲骨文中,“戍”字形似人持戈站立,本義為武裝守衛,後引申為駐防行為及駐防士兵的統稱。
  2. “兵”的指向
    此處特指承擔軍事任務的士兵,強調其職業屬性。

三、曆史背景


四、現代應用

現多用于比喻堅守崗位、忠誠履職的精神,如形容邊防戰士、特殊行業工作者等群體的奉獻。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戍兵制度或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鍊鑒倉鷹蠶蟻柴毀滅性馳蕩擋子班單錢東扯西拽對當盾墨鈍磔多重人格幹都高嶺土耕壟耕莘衮阙海羅和鹄合宜黃繭糖撝奪溷帳簡放講堂谏苑解化介子推禁城金貴吉人嫉閑妒能絶仁棄義聚少成多具脩撈取陸路籮頭耄夫毛牦明白人平地風雷少友沈和糁盆沈涎侍帝晨時台石印水臌飼秣損己利人途說外谪文葆文天祥卧理現場仙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