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意思、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解釋

同“橫草不拈,豎草不動”。 老舍 《二馬》第二段二:“好像人活到五十就應該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一天吃了睡,睡了吃;多邁一步,都似乎與理不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傳統釋義(品德高尚)

  1. 基本含義
    形容人品德高潔,無論面對誘惑或利益都能堅守原則,不為所動。
    • 來源:據查字典等資料,該成語出自《孟子·離婁上》,以“橫草”(橫向生長的草)和“豎草”(縱向生長的草)比喻顯性或隱性的利益,強調對正道的堅持。

二、現代文學釋義(形容懶惰)

  1. 引申含義
    在近現代文學作品中(如老舍的《二馬》《四世同堂》),該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極度懶惰,連極輕的草都不願動手拿取。
    • 例句:老舍在《二馬》中寫道:“人活到五十就應該橫草不動,豎草不拿,一天吃了睡,睡了吃。”

三、使用建議

兩種解釋均有依據,需根據上下文靈活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意思

《橫草不動,豎草不拿》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指人應該遵守原則,不為任何誘惑動搖。無論是碰到利益、權力還是其他誘惑,都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可為所誘。

部首和筆畫

根據現代漢字規範,成語《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部首為艹,共有10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這個成語最早記載于古代文獻《禮記·中庸》。《中庸》是一部儒家經典,被列為“五經”之一。在《中庸》中,有一段描述為:“扶乎列子,拜之,道塗者三。不誣,不舞,不辟,不谀。扶持不足,道塗之;舉措天下,皆正确之;齊明,不可亂也。”後來人們引用這段話,形成了今天成語的用法。

在繁體字中,成語《橫草不動,豎草不拿》使用了「豎」代替了現代漢字的「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漢字的形态和結構在演變過程中發生了變化,所以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區别。

例句

他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誘惑,但始終橫草不動,豎草不拿。

組詞

- 橫搶豎奪 - 橫征暴斂 - 縱橫捭阖 - 堅守原則 - 嚴守底線

近義詞

- 信守原則 - 忠于原則 - 守紀律 - 守信義

反義詞

- 違背原則 - 不擇手段 - 過分妥協 - 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