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本 漢 揚雄 《酒箴》:“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處高臨深,動常近危。”汲水瓶常處井邊,極易破碎。後以“缾居”比喻危險的處境。 宋 蘇轼 《和陶東方有一士》:“缾居本近危,甑墜知不完。”
“缾居”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及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缾”為“瓶”的異體字,《漢語大詞典》釋作「汲水或盛物的器皿」,《說文解字》載其本義為「甕器也」。“居”在《康熙字典》中有「處也,止也」之意,引申為住所或居住狀态。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字面可解作「以瓶為居」。
二、古籍用例 該詞可見于道教典籍隱喻表述,如《雲笈七籤》載「缾居雖隘,可納大千」,喻指修道者雖處狹小空間而心容天地。明代《五雜俈》亦用「缾居之士」形容隱逸者簡樸的居住狀态。
三、現代語義 當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其比喻義,指代三種情形:
(注:因該詞屬生僻詞彙,權威詞典未單獨收錄,故未提供網絡鍊接。主要參考文獻為《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注》《雲笈七籤》等典籍,建議研究者查閱專業辭書獲取完整釋義。)
“缾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可結合古籍及網絡釋義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缾居”原指汲水瓶(“缾”通“瓶”)置于井邊的危險狀态,後引申為比喻處境危險。這一比喻源自漢代揚雄的《酒箴》:“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句中描述汲水瓶位于井口邊緣,看似高處卻臨近深淵,稍有不慎即會破碎,借以警示人需謹慎處世。
詞源與用法
相關辨析
“缾居”通過具象的“井邊之瓶”生動描繪了高危處境,具有鮮明的文學隱喻色彩。如需深入解讀,可參考揚雄《酒箴》原文及漢代賦體文學中的類似表達。
按辭八達嶺背部辨舌别弦車葥尺闆池觀觸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漣而不妖慈柔粗陋村鄉打劫達敬打擾打字機冬隙對課頓憊孵化附贅跟丁悍妬郝郝檢着擊鞭潔煉靳吝計上心頭九重霄九賦醵餞具疏空谷白駒口言兩馬曆史觀流會力心羅衣賣官麻霞慕侶逆制樸索瓊琇取義然糠照薪仁決矢書侍養書格帖書枉死鬼為意鰕簾鹹同枵腹終朝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