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版口的意思、版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版口的解釋

[type page] 線裝書[頁]的折口部分,多印書名或卷名等内容。有“黑口”與“白口”之分

詳細解釋

即版心。參見“ 版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版口,作為中國傳統書籍印刷與裝幀中的專業術語,具有特定的含義,主要指向書籍版面的一個重要區域及其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位置 指書籍單頁印刷版面内側(靠近裝訂線一側)的邊緣空白區域。在傳統線裝書或包背裝書籍中,當書頁對折後,版口位于折痕處,即書籍翻閱時每頁的内側邊緣。這一區域雖為空白,但在書籍結構和功能上至關重要。它預留了裝訂所需的邊緣空間,确保文字内容不被訂縫遮蓋,同時為修複時的襯紙補強提供了操作基礎。

二、位置演變與裝幀形式 版口的具體位置和表現形式隨書籍裝幀形式而變化:

三、功能與作用

  1. 預留裝訂空間: 版口的空白區域為裝訂時穿線、打眼提供了必要的操作空間,确保裝訂過程不會損壞版心内的文字内容。
  2. 保護文字内容: 在書籍翻閱、存放過程中,版口作為邊緣緩沖區,能減少對核心文字區域的直接磨損和沖擊。
  3. 修複基礎: 在古籍修複中,版口是關鍵的加固部位。修複師常在版口處襯墊紙張進行加固(如溜口),以修複破損或斷裂的書頁,恢複其強度和完整性。其寬度和狀态直接影響修複方案的選擇和效果。
  4. 版式構成要素: 在傳統雕版印刷的版式設計中,版口與版心、天頭、地腳、書耳(邊欄外左上角的小框)等共同構成完整的版面布局,體現了古人對書籍功能性與審美性的統一考量。

版口是中國古籍印刷與裝幀中的基礎概念,特指書頁内側靠近裝訂線的邊緣空白處。它不僅是實現書籍物理裝訂的必要空間,更是保護書籍内容、便于後期修複的關鍵結構部位。其位置隨裝幀方式(蝴蝶裝、包背裝、線裝)不同而有所變化,但核心功能始終圍繞着為裝訂、保護和修複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來源:

  1. 中國印刷博物館. (2010). 《中國印刷史》. 印刷工業出版社. (核心定義、功能)
  2. 李緻忠. (2008). 《中國古代書籍裝幀藝術》.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位置演變、裝幀形式)
  3.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2015). 《古籍修複技術規範與質量标準》. (修複功能)
  4. 全國印刷标準化技術委員會. (2011). GB/T 9851.1-2008《印刷技術術語 第1部分:基本術語》. (版式構成要素)

網絡擴展解釋

“版口”是傳統書籍裝幀中的術語,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線裝書或木刻版書籍的頁面折疊處,即書頁對折後的中縫位置。這一區域通常不印刷正文内容,但會标注書名、卷數或頁碼等信息。

2. 結構與功能 • 位于書頁版框中央的空白處,明代後因包背裝、線裝工藝普及,文字向外對折形成。 • 作為裝訂基準線,确保頁面折疊整齊,同時承載輔助信息。

3. 曆史演變 早期木闆書稱其為“版心”或“頁心”,後隨裝幀技術發展得名“版口”。明代改進裝訂方式後,該術語使用更普遍。

4. 分類特征 分“黑口”與“白口”兩種形式:

注:需注意該詞在個别語境中可能被引申為“說話能力”(如),但此用法非常罕見且非主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鹭轉花百志背地輩學秉牍筆性不足為訓摻扶陳思王廚饎此一時彼一時大王父大張其詞刁橫貳言放麛風雨無阻浮記割股之心關撲貴穴鼓樂浩煩畫地爲牢畫虎畫皮難畫骨懷感黃金蟬灰朽渾窳江曲嘉瑞駕雲金蘭契九慮炕圍子空口白話袴衫勞勞穣穣棱側麗逸露水姻緣露宿賣零工夫膩縫滂人薔薇水青丹祇樹園虬欄攘夷商洽檀來廷策痛惱同盤土地祠推幹就濕窪尊屋山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