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牍的意思、秉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牍的解釋

手持簡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牍(bǐng d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境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形、字義及文獻用例三個角度解析:

一、字形結構 “秉牍”由“秉”與“牍”組合而成。“秉”甲骨文象手持禾穗之形,《說文解字》釋為“禾束也”,後引申為“執持”;“牍”從片(木簡)賣聲,本義為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急就篇》注:“牍,木簡也,既可以書,又執之以進見于尊者。”

二、字義分解

  1. 秉:核心義為“持握”,如《詩經·小雅》載“秉心塞淵”,《漢書·蕭何傳》“秉旄仗钺”,均強調動作的持續性。
  2. 牍:特指公文或文書載體,《論衡·量知》雲“截竹為簡,破以為牍”,《漢書·賈誼傳》有“諸生朝至,暮奏牍”。 二者合稱“秉牍”,指手持公文或處理文書的行為,多用于描述官吏履職場景。

三、古籍例證 漢代文獻《鹽鐵論·刺複》記載:“秉牍據案,以專斷于外”,此處“秉牍”凸顯官員執掌文書、行使職權的意象;唐代杜佑《通典·職官》亦載“郎官秉牍趨朝”,反映古代官場文書制度的運作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秉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bǐng dú,其核心含義為手持簡牍,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由“秉”(手持、掌握)和“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或公文)組成,字面指手持簡牍,多用于描述處理文書的行為。

  2. 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其可引申為掌握權柄、主持事務的官吏,象征處理公務的權威性(如審判、管理),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出處與例句


補充說明


權威性參考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文心雕龍》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犴圄傲悖巴厘島碧李逼租不消彩幡蠶胎乘丘達情大遐鼎科底屬房杜燔黍捭豚還至寒粟子汗塌好事多悭何煩葷膻火上弄冰虎尾春冰疾不可為晉晉然稽證機子絕域咔啦叩阍無路裡門臨民買壽扪心明媒正娶莫名其妙木吾嫩紅蹑影潛蹤潑婦罵街破土乾渡錢切盼七香箋桑秧埽蕩韶稚折征雙飛翼思察悚皇痰癖梯磴鬀頭同袍同澤塗人網球王務下作系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