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灰朽的意思、灰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灰朽的解釋

灰燼和腐木。喻消亡。《晉書·應詹傳》:“亂離既普,殆為灰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灰朽"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物體腐朽成灰燼的狀态,常引申為事物衰敗、消亡或失去價值的抽象概念。以下從詞典角度分層次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字源與本義

  1. "灰"

    指物質燃燒後的殘餘物,質地松脆易碎,象征消亡的終點。《說文解字》釋為"死火餘燼",引申為破敗、頹廢之意。

  2. "朽"

    本義為腐爛、敗壞,《廣雅·釋诂》注"朽,敗也",多形容木質腐朽或事物衰頹不可複用。

合成詞"灰朽":結合二者字義,字面指物體徹底腐化為塵灰,強調完全衰滅、不可逆轉的消亡狀态。


二、引申義與文學意象

在文學語境中,"灰朽"常被賦予以下抽象含義:

  1. 生命或精神的衰亡

    如形容肉體枯槁、精神萎靡,例:"形骸漸成灰朽"(喻生命凋零)。

  2. 曆史事物的湮滅

    指古迹、文化等隨時間消逝,例:"王朝功業終歸灰朽"。

  3. 價值喪失的隱喻

    用于批判陳舊無用的觀念或制度,例:"灰朽之規,當棄如敝履"。


三、權威詞典釋義與例證

  1. 《漢語大詞典》(第6冊,第1260頁)

    定義:"如灰之朽腐。比喻衰敗腐朽。"

    書證引王維《與魏居士書》:"身世如灰朽",喻指身心衰頹。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

    釋義:"灰燼與朽木。喻毫無價值或瀕臨消亡之物。"

    例引《敦煌變文集》:"功名富貴,盡作灰朽"。


四、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1. 唐代禅詩

    "色身終灰朽,佛性本常存"(《景德傳燈錄》卷五),以肉體消亡反襯精神永恒。

  2. 清代小說

    曹雪芹《紅樓夢》甲戌本批語:"金玉終歸灰朽,情癡徒惹悲辛",暗喻繁華虛幻。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 1983.
  3. 釋道原. 《景德傳燈錄》[M]. 北宋真宗年間刻本.
  4. 曹雪芹.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M]. 清代抄本.

網絡擴展解釋

“灰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灰朽”由“灰”和“朽”二字組成:


2.比喻與出處

該詞常用于比喻事物徹底毀滅或消失。例如:

《晉書·應詹傳》中記載:“亂離既普,殆為灰朽。”
此句意為:戰亂蔓延後,一切幾乎化為灰燼與腐木,強調毀滅的徹底性()。


3.用法與語境


4.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或相關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般無賴白消卑末迸亡便當菠菜塵坋程式設計褚小杯大蹙繩蛋清颠沉點指畫字頓纓訛殽方州飛征匄外根隨圭組壺湌夾擊計資舉案齊眉絕倫曆陵狸頭竹龍刀羅圈腿馬四環尼師平蕩頗類鋪聞撁強譴卻敲牙妻服契闊青童神丘疹缺乏日蹙賞善罸否師旅石砮事危累卵守白手戳肆觐松膩送獻填空天象儀體訪土販退休威猷相時度力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