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版口的意思、版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版口的解释

[type page] 线装书[页]的折口部分,多印书名或卷名等内容。有“黑口”与“白口”之分

详细解释

即版心。参见“ 版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版口,作为中国传统书籍印刷与装帧中的专业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主要指向书籍版面的一个重要区域及其功能。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位置 指书籍单页印刷版面内侧(靠近装订线一侧)的边缘空白区域。在传统线装书或包背装书籍中,当书页对折后,版口位于折痕处,即书籍翻阅时每页的内侧边缘。这一区域虽为空白,但在书籍结构和功能上至关重要。它预留了装订所需的边缘空间,确保文字内容不被订缝遮盖,同时为修复时的衬纸补强提供了操作基础。

二、位置演变与装帧形式 版口的具体位置和表现形式随书籍装帧形式而变化:

三、功能与作用

  1. 预留装订空间: 版口的空白区域为装订时穿线、打眼提供了必要的操作空间,确保装订过程不会损坏版心内的文字内容。
  2. 保护文字内容: 在书籍翻阅、存放过程中,版口作为边缘缓冲区,能减少对核心文字区域的直接磨损和冲击。
  3. 修复基础: 在古籍修复中,版口是关键的加固部位。修复师常在版口处衬垫纸张进行加固(如溜口),以修复破损或断裂的书页,恢复其强度和完整性。其宽度和状态直接影响修复方案的选择和效果。
  4. 版式构成要素: 在传统雕版印刷的版式设计中,版口与版心、天头、地脚、书耳(边栏外左上角的小框)等共同构成完整的版面布局,体现了古人对书籍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考量。

版口是中国古籍印刷与装帧中的基础概念,特指书页内侧靠近装订线的边缘空白处。它不仅是实现书籍物理装订的必要空间,更是保护书籍内容、便于后期修复的关键结构部位。其位置随装帧方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核心功能始终围绕着为装订、保护和修复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来源:

  1. 中国印刷博物馆. (2010). 《中国印刷史》. 印刷工业出版社. (核心定义、功能)
  2. 李致忠. (2008). 《中国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位置演变、装帧形式)
  3.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2015).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 (修复功能)
  4.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1). GB/T 9851.1-2008《印刷技术术语 第1部分:基本术语》. (版式构成要素)

网络扩展解释

“版口”是传统书籍装帧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基本定义 指线装书或木刻版书籍的页面折叠处,即书页对折后的中缝位置。这一区域通常不印刷正文内容,但会标注书名、卷数或页码等信息。

2. 结构与功能 • 位于书页版框中央的空白处,明代后因包背装、线装工艺普及,文字向外对折形成。 • 作为装订基准线,确保页面折叠整齐,同时承载辅助信息。

3. 历史演变 早期木板书称其为“版心”或“页心”,后随装帧技术发展得名“版口”。明代改进装订方式后,该术语使用更普遍。

4. 分类特征 分“黑口”与“白口”两种形式:

注:需注意该词在个别语境中可能被引申为“说话能力”(如),但此用法非常罕见且非主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奔驰辨要吡噉鹁鸪英财署蚕薄惨酷裳帷称衡撑驾夫赤豆抽换抽象思维宕丽盗辞掉换东沙群岛东胜煤田多历年稔恶垜宫襜轨度合尊泓泓皇畿黄汤淡水火师火阵护送借定杰什借条积猾机器手恇葸联立方程临界角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论荐鬘花马蹄银名重一时墨诏能仁凝注剽剠恰当磬笔难书勤黾琼花露雀立沈黑失心疯双莲天经题评万劫不复吴沃尧萧光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