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柴的婦女。《舊唐書·陸贽傳》:“穡夫樵婦,罄作俘囚。”
“樵婦”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和用法:
字面含義
指以砍柴為生的婦女,拼音為qiáo fù。該詞由“樵”(砍柴)和“婦”(女性)組成,字面理解為從事打柴勞作的女性,常見于古代文獻或描述傳統農耕社會生活的語境中。
文獻例證
在《舊唐書·陸贽傳》中記載:“穡夫樵婦,罄作俘囚。”此句以“樵婦”與“穡夫”(農夫)并列,強調戰亂時期普通勞動者的苦難境遇。
比喻引申
部分資料提到,“樵婦”可作為成語使用,比喻女性具備獨立、勤勞、堅韌的品質。例如,形容女性在困境中不畏艱辛、自力更生的精神。但需注意,此用法更多屬于現代文化中的引申解讀,傳統文獻中未明确記載其成語屬性。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該詞與“樵夫”對應,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特定曆史或文學描述中。
樵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包括“樵”和“婦”。
“樵”字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婦”字的部首是“女”,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6。
樵婦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指砍柴的女性。
在繁體字中,“樵”保持不變,而“婦”用繁體字寫作“婦”。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樵婦兩字的形狀略有差異。例如,舊時的樵字寫作“橋”,舊時的婦字寫作“婦”。
1. 那個樵婦每天一大早就背着斧頭上山砍柴。
2. 這位樵婦是個勤勞而獨立的女性。
樵夫、樵采、樵工、樵山、樵舍、樵牧。
木匠、樹匠。
富婦、貴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