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浸潤。喻恩澤下施。《藝文類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豈望翰飛,終知跡滞;一逢浸漉,幾聞昭晉。”
“浸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藝文類聚》《漢典》等古籍及權威辭書。
浸漉(jìnhàn)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指物體被液體浸泡後慢慢滲出液體,或者用紙、織物等材料吸取液體。例如,用濕抹布擦拭桌子,可以說是用抹布浸漉桌子。
第二個意思是指液體通過過濾或蒸餾的方式,将雜質去除,使純淨液體從中濾出或蒸餾出來。例如,在釀酒過程中,酒液經過浸漉後可以得到純淨的酒。
浸漉的部首是水,拆分為“氵”和“鹿”兩個部首。
浸的筆畫為10畫,漉的筆畫為14畫。
浸漉這個詞的來源不明确,屬于古代漢語詞彙,已經有很長的使用曆史。
在繁體字中,浸漉的寫法為「浸濾」,其中的「濾」部首由水旁和旅部組成。
據資料顯示,浸漉這個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似,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1. 她用濕抹布浸漉地拭去桌子上的灰塵。
2. 釀酒師用蠶沙過濾器将酒液浸漉後,得到了清澈的酒。
3. 奶奶在鍋裡煮過的雞湯經過浸漉後,味道更加鮮美。
1. 浸泡:用液體浸濕并保持一段時間。
2. 過濾:讓液體通過濾器或過濾紙,把固體顆粒等雜質去除。
3. 滲透:指液體通過細小的空隙進入物體内部。
1. 滲出:液體由内部逐漸向外滲透或排出。
2. 濾清:通過濾器或過濾紙使液體清除雜質。
3. 擠壓:将液體從固體中擠出。
1. 揩拭:用手或布擦拭表面。
2. 增加:指液體的數量、程度或濃度增大。
3. 污染:在液體中加入不潔的物質,使其變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