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迹的意思、遁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迹的解釋

[withdraw from society and lead a hermit's life] 避世;隱居;使人不知蹤迹

遁迹空門

詳細解釋

亦作“遯跡”。見“ 遁迹 ”。


亦作“ 遁跡 ”。亦作“遯蹟”。亦作“遯跡”。猶隱居;隱迹。《晉書·文苑傳·李充》:“政異徵辭,拔本塞源,遁迹永日,尋響窮年,刻意離性而失其常然。” 南朝 宋 鮑照 《秋夜詩》之二:“遁跡避紛喧,貨農栖寂寞。” 唐 許渾 《泛溪》詩:“遯迹驅雞吏,冥心失馬翁。”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惟二翁不知何許人,遁迹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為乃如此?” 碧野 《江漢行·荊山之玉》:“這 漳河 水庫,澄碧明麗,使人聯想到 荊山 之玉。它會不會是遁迹于人間的靈玉的化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迹(dùn jì)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指隱居避世、隱匿行蹤的行為或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分項解析其含義與用法:


一、核心釋義

  1. 隱匿蹤迹

    指主動隱藏行蹤,遠離世俗生活。

    例證:

    《後漢書·逸民傳》:“遁迹深山,終身不返。”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

  2. 避世隱居

    強調逃避塵世紛擾,追求超脫的生活态度。

    例證:

    《論語·微子》載隱者桀溺曰:“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辟世”即“遁迹”之同義表達)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二、語義演變


三、權威詞典定義

  1. 《漢語大詞典》

    “逃避世俗,隱居不出。”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年版)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躲起來不露面;隱居:遁迹山林。”

    (來源:商務印書館)


四、典型用例


五、近義辨析

詞彙 側重方向 情感色彩
遁迹 隱匿行蹤 中性/超脫
歸隱 回歸田園 積極
蟄居 被動避世 略消極

參考資料:

  1. 中華書局《後漢書》點校本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國家語委古代漢語語料庫(經典文獻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遁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ùn jì”,其核心含義指避世隱居,隱藏行蹤不為人知。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逃避世俗、隱居山林的行為,常用來形容主動脫離社會紛擾,追求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态。例如“遁迹空門”即指出家為僧尼()。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文苑傳》,描述李充“遁迹永日,尋響窮年”,強調長期隱居的意境。南朝鮑照的詩句“遁迹避紛喧,貨農栖寂寞”進一步體現了隱居避世的生活場景()。

  3. 近義詞與反義
    近義詞包括“隱迹”“亡命”“避世”等,反義詞則指向“入世”“顯達”等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狀态()。

  4.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隱逸”的思想,如《顔氏家訓》提到“遁迹山林,超然塵滓”,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超脫的價值觀()。

  5. 現代應用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人物主動選擇遠離世俗的生活方式,例如“他晚年遁迹鄉野,潛心著述”。

“遁迹”不僅是一個動詞性詞彙,更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由與甯靜的精神追求。

别人正在浏覽...

閉厄布甲彩絲系虎稱遂杵棒垂紫廚頭竈腦出月子打腿等時雕年耳治乏倦負非鋼盔革世購私乖覺捍牌鴻作華衍徽繣魂不負體燋金爍石蛟龍得水矯讬勁秋九夫基宇絶命詞匡規枯箨連城寶練就利濟陵遲莅喪鸾輿貿遷沒心沒想畮隴跂息啟知柔謹襦褲讴閃霍霍山罽燒酒審稿實田松栢檀那挺硬提問外海外孫違繞委任狀五度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