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五行。《文子·自然》:“八風詘申,不違五度。”《鹖冠子· * 》:“五度既正,無事不擧。” 陸佃 注:“左木、右金、前火、後水、中土是也。”《淮南子·兵略訓》:“音氣不戾八風,詘申不獲五度。” 許慎 注:“五度,五行也。”
(2).五級度量單位、即分、寸、尺、丈、引。《漢書·律曆志上》:“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
(3).中醫稱神、氣、血、形、志五者之盛衰為五度。一說指十度中的脈、髒、肉、筋、俞。《素問·方盛衰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
(4).五次。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親友書詠而報之》:“一生耽酒客,五度棄官人。” 唐 李頻 《春日旅舍》詩:“如何一别故園後,五度花開五處看。”
關于“五度”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不同領域的含義可分為以下幾類:
“五度”的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核心概念圍繞分類體系(五行、中醫)、度量标準(長度單位、音程)及數量展開。如需更專業領域的解讀,可進一步查閱相關典籍或學術資料。
五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五個音階之間的距離。下面來詳細介紹五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五度的拆分部首是 "一" 字旁,筆畫數量為五劃。
五度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音樂理論。五度指的是兩個音之間的音程,即五個音符之間的距離。在西方音樂中,五度是指由一個音往上或往下移動五個音符所形成的距離。
五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度」。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五度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音樂中常常使用五度進行音程的轉換。
2. 他演奏鋼琴時善于應用五度的和弦進行。
五度的組詞可以有:五度空間、音樂五度、五度音程等。
五度的近義詞可以有:五音、五律等。
五度的反義詞可以有:一度、二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