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指九夫所耕的九百畝田。《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鄭玄 注:“九夫為井者,方一裡九夫所治之田也。”《晉書·地理志上》:“古者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裡,是為九夫。”
“九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古代土地劃分單位,即九名成年男子(“夫”)共同耕種的田地,總面積為九百畝。這一概念源自《周禮·地官·小司徒》和《晉書·地理志》的記載:
在部分語境中,“九夫”被引申為成語,比喻個人力量微小,需依靠集體協作。例如形容個體難以獨立應對困難,需借助衆人之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如《周禮》《晉書》的具體篇章),中标注的來源。
九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九個丈夫。它由“九”和“夫”兩個字組成。
九夫的拆分部首是由乙和大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其中乙屬于八個基本部首之一,表示“射箭”意義;大則表示“具體事物的概念”。
九夫的筆畫數是由“九”字的九畫和“夫”字的四畫相加得來,總共為十三畫。
九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小說《水浒傳》。在小說中,李逵對自己的帳下有九名丈夫,因此稱之為九夫。
在繁體字中,九夫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九夫的上方還有一個象形辮風字旁,表示風聲。
以下是一個關于九夫的例句:
小說中的李逵帳下共有九夫,每個丈夫都是忠誠勇敢的戰士。
與九夫相關的組詞有九嫂、九子、九郎等。
九夫的近義詞是九名丈夫,反義詞是零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