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箨的意思、枯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箨的解釋

(1).幹筍殼;竹皮。《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故力征以勤世,援華英而不遑,豈暇脩枯籜於榛穢哉!”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十:“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2).謂枯竹。 明 劉基 《旅興》詩之四八:“枯籜響悲音,羈蟲振餘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枯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比喻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含義
    指幹枯的竹皮或筍殼()。竹子生長過程中,外層包裹的箨片(竹皮)會逐漸脫落,若這些箨片失去水分變得幹癟脆弱,即稱為“枯箨”。例如南朝鮑照的詩句“枯籜走階庭”,便是以枯箨的凋零暗喻時光流逝()。

  2. 比喻意義
    形容事物或人的狀态貧乏空洞、缺乏生機。如形容才能平庸、精神萎靡,或内容空洞無實質()。明代劉基的“枯籜響悲音”則用其營造蕭瑟意境,映射内心的孤寂()。

總結
該詞兼具自然意象與人文隱喻,既可用于描繪竹子的枯萎形态,也可借物喻人,表達對貧瘠、衰敗狀态的批判或感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箨》的意思

《枯箨》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指竹葉幹枯、凋落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箨》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部。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枯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象形字。它描繪了竹葉幹枯的形狀,形象地表達了幹枯、凋落的意義。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差異。在《康熙字典》中,「枯箨」的上部寫作「木」,下部寫作「{\Large⺶}」,它是由兩個竹葉部首組成。

例句

1. 望着窗外那一叢枯箨,我凝視良久。

2. 秋風吹過,院子裡的枯箨紛紛飄落。

組詞

1. 枯黃:指顔色枯萎、發黃。

2. 枯榮:指事物經曆興盛後逐漸衰落的過程。

近義詞

1. 落葉:指樹葉從樹上脫落。

2. 枯葉:指樹葉幹枯、凋落。

反義詞

鮮綠:指新鮮而生機勃勃的綠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