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廢的意思、鈍廢的詳細解釋
鈍廢的解釋
遲鈍無用。 清 唐孫華 《冬日書懷》詩之四:“老至成鈍廢,行當謝丹鉛。”
詞語分解
- 鈍的解釋 鈍 (鈍) ù 不鋒利,不快,引申為不順利:這把刀真鈍。成敗利鈍。 笨,不靈活:鈍滞(a.遲鈍呆滞;b.不鋒利)。遲鈍。愚鈍。拙嘴鈍舌。 快利銳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專業解析
“鈍廢”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屬于古漢語或書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鈍”和“廢”的本義及合成詞義來理解:
-
“鈍”的本義:
- 指刀、劍等器物不鋒利、不快。如《說文解字》:“鈍,錭也。” 引申為遲鈍、愚笨、不靈活。
- 在形容人時,主要指智力或反應上的愚笨、不敏銳、不聰慧。例如《漢書·鮑宣傳》:“臣宣呐鈍于辭。”
-
“廢”的本義:
- 本義指房屋倒塌、毀壞。《說文解字》:“廢,屋頓也。” 引申為停止、放棄、荒棄、無用、殘廢等義。
- 在形容人或其能力時,主要指荒廢、無用、失去作用或能力。例如《禮記·中庸》:“半途而廢。”
-
“鈍廢”的合成詞義:
- 将“鈍”的“愚笨、遲鈍”與“廢”的“荒廢、無用”結合起來,“鈍廢”通常用來形容人:
- 愚笨遲鈍且荒廢無用: 指人不僅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而且其能力或潛力也因荒廢而無法發揮,顯得毫無用處。
- 因愚鈍而導緻荒廢: 強調因天生的或後天的愚笨、不敏銳,使得學業、技藝或事業等無法精進或完成,最終荒廢。
- 這個詞帶有較強的貶義色彩,形容一個人既缺乏才智,又未能通過努力彌補,結果一事無成。
-
文獻例證:
-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東漢王充的哲學著作《論衡》中就有使用:
“人材有能,亦有鈍廢。”(《論衡·命祿篇》)
- 此句大意是:人的才能有高有低(“能”),也有愚鈍荒廢(“鈍廢”)的。這裡“鈍廢”與“能”相對,明确指才能低下、無用之人。
“鈍廢”意指愚笨遲鈍且荒廢無用,多用于形容人因智力或反應上的缺陷,導緻能力無法發揮或事業學業荒廢,最終成為無用之才。它是一個帶有明顯貶義的古語詞。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鈍”、“廢”單字的解釋及合成詞義的推演。
- 文獻例證引自王充《論衡·命祿篇》。
網絡擴展解釋
“鈍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鈍廢”由“鈍”(遲鈍、不靈活)和“廢”(無用、廢棄)組成,形容人思維遲鈍、缺乏行動力且無所作為的狀态。多用于描述因能力不足或消極态度導緻無法取得成就的情況。
二、引證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唐孫華《冬日書懷》詩之四:“老至成鈍廢,行當謝丹鉛。”,詩句中通過“鈍廢”表達年老後思維衰退、難有作為的感慨。
三、使用場景
- 批評消極态度:如“他整日渾渾噩噩,鈍廢度日”。
- 自嘲或反思:常見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自身能力不足的無奈。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愚鈍、庸碌、怠惰。
- 反義詞:聰穎、勤勉、有為。
五、結構分析
“鈍”強調智力或反應上的遲緩,“廢”則突出無實際效用,組合後形成對“能力與行動雙重缺陷”的貶義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或現代語境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谷百裡并駕不的菜腸澄鏡癡夢吃啞巴虧愁予蠢迪刺惱翠羽大幻鬥鹌鹑煅粉段聯斷篷船多面手罰球分北嘎啦過庭之訓禾麻橫箫簡切了當較辨交開接站兢恪恺風孔子學說孔教寬垲來崪利達六一翁禡祭沒眉沒眼驽馬十駕徘回烹炙骈衍倩朗傾背人心皇皇冗謬榮業灑淚上遐束手旁觀私鬭索尼湯粥土瓷圖緯完采偉妙兀首鄉巴佬相因相生小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