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的意思、東瀛的詳細解釋
東瀛的解釋
(1).東海。 南朝 齊 王融 《淨行頌·回向佛道篇頌》:“咄嗟失道爾迴駕,沔彼流水趣東瀛。” 唐 劉禹錫 《漢壽城春望》詩:“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明 何景明 《喜戴仲鹖得鄉薦》詩之一:“試問東瀛海邊住,何如 金明池 上遊。” 清 龔自珍 《水龍吟》詞:“ 乾隆 丙午,鲸波不靖, 鳳山 圍急。憤氣成神,大招不反,東瀛盪坼。”
(2).指 日本 。 清 王韬 《<湖山侗翁詩集>序》:“去年閏三月遊 東瀛 ,小住 江戶 。” 清 秋瑾 《<中國女報>發刊辭》:“自茲以後,行見 東瀛 留學界,蒸蒸日盛矣。” 杜宣 《悼郭老》詩:“人在 東瀛 心在國,不甘亡命度華年。”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瀛的解釋 瀛 í 海:瀛海。瀛洲(古代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山,在海上)。瀛眷(仙眷,常用作對别人眷屬的敬稱)。瀛寰(地球水陸的總稱,指全世界)。 姓。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其解釋及使用場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指東海
最初為古代中國對東方海域的稱謂,如唐代劉禹錫《漢壽城春望》中“不知何日東瀛變”即指東海。
- 指日本
後演變為對日本的别稱,尤其在文學和曆史語境中使用。例如清代王韬《湖山侗翁詩集序》提到“遊東瀛”,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辭》中“東瀛留學界”均代指日本。
二、詞源與演變
- 構詞解析
“東”表示方位(日本位于中國以東),“瀛”源自古代對海洋的泛稱,合稱即“東方海域”。
- 曆史演變
早期多指東海(如唐代詩詞),明清時期逐漸固定為日本的代稱,現代語境下幾乎專指日本。
三、使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
常見于詩詞、遊記等,如“沔彼流水趣東瀛”(南朝王融詩)。
- 口語與書面語
現代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如“留學東瀛”“東瀛文化”。
四、注意事項
- 與“東洋”的區别
“東瀛”與“東洋”均可指日本,但“東洋”更偏向地理概念(如東洋諸國),而“東瀛”更具文學色彩。
- 地名特例
個别語境下可能指中國境内地名(如山東“東瀛市”),但極為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瀛》是一個常用于形容日本的詞語。下面是關于《東瀛》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瀛》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十”和“犬”。其中,“十”表示縱向的形狀,“犬”表示一個動物的名字。它的總共包含11個筆畫。
來源
《東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事物紀原》這部書中,意為東方的國土之言。
繁體
《東瀛》的繁體字為《東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東瀛》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東瀛》還以其他字體形式出現,比如“-讠犬方”、“東耕”、“東峒”等。
例句
他一生都夢想着去《東瀛》旅行。
組詞
與《東瀛》相關的組詞有:東瀛美食、東瀛文化、東瀛之旅等。
近義詞
與《東瀛》相近義的詞語有:日本、日本國、大和等。
反義詞
與《東瀛》相反義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