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vincial capital] 省會;省城
鏖戰六日夜,卒複省垣
省行政機關所在地。 清 姚鼐 《飲鄭前村寓舍追感往昔》詩之二:“省垣覊宦迹相親,再世論交況有神。”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鹹豐 ﹞十年二月, 杭州 淪沒,将軍 忠壯公 瑞昌 、副都統 果毅公 傑純 勒兵死守,鏖戰六日夜,卒復省垣。”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六:“在省垣之内,而于官荒地上,搭蓋草房居住的,究是些什麼人,那又何待細說呢?”
“省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西甯市委召開中央駐青和省垣新聞單位座談會”
“縣距省垣三百裡,至則甫卓午”。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6中的具體語境。
《省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省”字的拆分部首為“⺮”,總共有6個筆畫;而“垣”字的拆分部首為“土”,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
“省垣”一詞最早出現在《管子·牧民》一篇中。繁體字為「省垣」。
據史書記載,古代中國在邊境地區常常修築城牆,用以作為防禦的屏障,這種城牆古稱為“垣壁”。而“省”字意為減少、節省。古時候,國家財政困難或者戰争威脅時,常常會命令各處邊境城牆進行合并或縮減,從而減少維護費用。這種行為古稱“省垣”。所以,“省垣”一詞意為縮減、合并城牆的行為。
例句:
1. 在國家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政府決定省垣以減少開支。
2. 為了加強邊境安全,政府決定逐步增加垣壁,而不是省垣。
組詞:
1. 城垣:指城牆。
2. 省城:指省會所在的城市。
3. 垣牆:指圍牆,也可以特指邊境垣壁。
近義詞:
1. 省減:減少開支。
2. 垣縮:合并邊境城垣。
反義詞:
1. 垣增:擴建城垣。
2. 富裕:與財政困難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