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獻身。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予聞君子樂奮節以顯義,烈士甘危軀以成仁。”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危軀授命,知足免戾。”
“危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指身體或生命處于危險境地,形容人面臨威脅或處于生死關頭的狀态。例如:“地震中,救援人員以危軀拯救受困者”。
文學引申義
在古典文學中,常引申為甘願冒險或獻身以成就大義。如三國時期曹植的詩句“烈士甘危軀以成仁”(《七啟》),即強調為仁義而主動置身險境。
需注意語境差異:日常表達中多指危險狀态,而古文引用時側重獻身精神。
危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危和軀。
危字的部首是皿(wǒ),共有十畫。危字的拆分組成部首是:ㄒ和⺈。ㄒ是危字的左部分,⺈是危字的右部分。ㄒ的拆分組成部首是:丨和一。丨是ㄒ的上半部分,一是ㄒ的下半部分。
軀字的部首是身(shēn),共有十一畫。軀字的拆分組成部首是:身和蔔。蔔是軀字的左部分,身是軀字的右部分。
危軀的含義是指身體的危險或脆弱的狀況。這個詞也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處于危險中,可能受到傷害的狀态。
危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這個詞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繁體字來說,危字的寫法是「危」,軀字的寫法是「軀」。
以下是一些使用危軀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毫不顧忌地沖進了火海中,為了拯救危軀中的受困者。
2. 我們要時刻保護好自己的危軀,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
組詞:危險、危機、身軀、軀殼、軀體
近義詞:脆弱、易損、危急
反義詞:安全、健康、穩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