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城的意思、都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城的解釋

[capital] 古代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國都

詳細解釋

(1).都邑的城垣。《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楊伯峻 注:“都謂都邑,城謂城垣。” 元 揭傒斯 《京城閑居雜言》之一:“都城列萬雉,樓觀并飛霞。”

(2).國都。《左傳·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為之極,又焉得立?”《漢書·段會宗傳》:“若子之材,可優遊都城而取卿相。” 唐 杜甫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喜覺都城動,悲憐子女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端肅案》:“都城内外,靜謐如常。”泛指都市,城市。《後漢書·馮绲傳》:“蠻夷猾夏,久不讨攝,各焚都城,蹈籍官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都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1. 首都/國都
    指一個國家的最高行政中心,通常是政治、經濟、文化的核心。例如:

    • 《左傳·闵公元年》提到“分之都城”,這裡即指諸侯國的首都。
    • 現代用法中,“都城”特指首都,如“北京是中國的都城”。
  2. 古代卿大夫的采邑
    在周代分封制中,“都城”也指諸侯分封給卿大夫的封地(采邑),例如《左傳·隱公元年》中“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這裡的“都城”指卿大夫封地的城垣。


二、曆史與語義演變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漢典》、曆史文獻《左傳》或百科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都城》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國都、首都”。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邑”部,代表“城市”的意思,右邊是“舛”部,表示“不同”的意思。總共有9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吉首都,維豐都,招我後土。”在古代,國家的首都是諸侯國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都城》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沒有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的《都城》漢字寫作“﨑”。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 以下是《都城》這個詞的例句: 1. 北京是中國的都城。 2. 東京是日本的都城。 與《都城》相關的其他詞彙有: 1. 首都 -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心政治和行政機構所在的城市。 2. 都市 - 泛指大城市或繁華的城市。 3. 都會 - 指城市及其周邊地區所組成的城市群。 與《都城》相對的反義詞是“非都城”,即非國都或非首都的城市。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