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 胡兒 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後以“拟鹽”指詠雪。 唐 韓愈 《喜雪獻裴尚書》詩:“拟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
“拟鹽”是一個源自古代文學典故的詞彙,其含義與詠雪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拟鹽(拼音:nǐ yán)指通過比喻手法描寫雪景,尤其源自《世說新語·言語》中的經典對話。故事中,謝安在雪天與子侄讨論詩文,侄子謝朗(小名胡兒)以“撒鹽空中”比喻紛飛的白雪,而侄女謝道韫則以“柳絮因風起”作比,後者因意境更佳被傳頌。此後,“拟鹽”成為詠雪的代稱,多用于詩詞創作中。
唐代詩人韓愈在《喜雪獻裴尚書》中曾寫道:“拟鹽吟舊句,授簡慕前規”,直接引用這一典故表達對雪的吟詠。宋代馮時行、周紫芝等文人也常在詩中化用此典,如“密雪誰人巧拟鹽”等句。
需注意,“拟鹽”與化學中的“鹽”無直接關聯,其核心在于文學比喻的修辭手法。部分網頁(如)提及的“假鹽”屬于食品安全範疇,與此詞無關,需注意區分。
該詞承載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詩意審美,通過典故将自然現象與文學創作緊密聯結。
拟鹽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由兩個字組成——“拟”和“鹽”,具有比喻和隱喻的含義。拟鹽的意思是“假裝鹽,類似鹽”。它常用來形容某種物質、行為、情況等與鹽相似或相近。
拟鹽的拆分部首是“扌”和“⺮”,它們分别是左右手和豎弓的意思。筆畫數量為9畫。
拟鹽的來源較為模糊,具體的來源還沒有确切的記錄。繁體字“擬鹽”按照拆分部首并結合繁體筆畫進行變形。
在古時候,拟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由于缺乏可靠的曆史記錄,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暫時無法确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拟鹽這個詞的例句:
1. 他們用鉀化合物拟鹽,使食物更有味道。
2. 這個新産品很好地拟鹽了我們的需求。
3. 她把糖作為拟鹽來給菜肴增添風味。
拟鹽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拟鹽化”、“拟鹽作”、“拟鹽吧”等。
與拟鹽相近義的詞語有“僞造”、“模仿”、“仿制”等;相反義的詞語有“真實”、“原鹽”、“正宗”等。
【别人正在浏覽】